最近有关部委发布了关于再生铜铝及合金相关进口政策业后,内人士反响强烈。毫无疑问,新政策实施以后对进口的再生铜铝原料的质量要求更高,检验验收更严格,对再生金属行业是一个利好。
然而铜铝等有色金属用量毕竟远远少于钢铁用量,那么对再生钢铁行业会有什么启发呢?
而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看一下在新政策出台之前,再生铜铝原料的进口管理存在一些贸易方面的漏洞,主要包括:
1. 进口类别不明确:旧政策可能没有明确区分不同类型的再生铜铝原料,导致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区分哪些原料是允许进口的,哪些是禁止的。新政策对再生铜铝原料的进口类别进行了调整和明确,例如将再生铜原料原来的五类更改为铜线、混合铜料和铜米三类,增加了再生青铜原料、再生白铜原料、再生高铜原料类别等。
2. 性能指标要求不明确:旧政策可能没有详细规定再生铜铝原料的性能指标要求,导致在检验过程中存在模糊地带。新政策以附表的形式明确了再生铜及铜合金原料、再生铝及铝合金原料的性能指标要求,不符合要求的再生金属原料被禁止进口。
3. 混装问题:旧政策可能没有明确规定不同种类的再生铜铝原料不允许混装,这可能导致在进口过程中出现不同原料的混杂,影响原料的质量和用途。新政策明确了不同种类的再生铜铝原料不允许混装,报关时同一报关单下不允许申报不同种类的再生铜铝原料。
4. 检验方法不明确:旧政策可能没有明确指出当感官检验不能确定原料是否符合要求时的检验方法。新政策规定,当不能确定是否符合附表指标要求时,应按照国家标准或海关行业技术规范的相应检验方法进行检验。
5. 海关商品编号不明确:旧政策可能没有为新增的再生原料品类提供明确的海关商品编号,导致在通关申报时存在不便。新政策明确了再生铜合金原料、再生纯铝原料、再生变形铝合金原料的海关商品编号。
通过这些新规定,新政策旨在填补以往的漏洞,推动再生金属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规范再生铜及铜合金原料、再生铝及铝合金原料的进口管理。
接下来我们再说再生资源行业。中国目前废钢的产量大约在2亿吨左右,占粗钢产量的20%。每年的进口量几十万吨。除了废钢外,还包括非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废轮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机动车、废旧纺织品、废玻璃、废电池按照总量来算的话,2023年我国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为3.76亿吨,其中废钢的回收量达到2.38亿吨占比达63.2%,如果按回收金额来看的话,2023年我国再生资源回收总额约为1.3亿元,其中废钢铁的回收价值达到了6664万元,占比达51.3%。
再生资源行业最困难的环节或者说最关键的工序是分类和无污染化处理。还是以废钢铁行业为例,尽管国家发布了《再生钢铁原料分类国标39733-2020》系,但主要还是按照废料的尺寸进行分类,然而炼钢过程是按照化学成分进行控制的,参与回收环节的多数是临时工人,他们的知识面和检测手段根本做不到按化学成分分类。
另外就是加工处理环节,这个环节要保证节能、环保就必须上相关的设备,一般的个体户、小企业很难做到,同时还有有一个税收问题,尽管今年有关部委出台了"反向开发票"的有关政策,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还有不如人意的地方。
本月刚成立的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是否能从根本上解决上面这些问题,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