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看奉献和贡献这两个概念。 奉献通常指的是无私的投入时间、精力、资源等,不一定要求有回报的行为。 贡献则指的是通过奉献或其他方式对某个目标或事业产生积极影响的行为。 在很多情况下,奉献可以是贡献的充分条件,因为奉献往往能够导致积极的影响或成果,但是奉献不一定是贡献的必要条件,因为有时候即使没有明显的奉献,也可能通过其他方式做出贡献。
我们先来看“奉献”和“贡献”这两个概念。
奉献通常指的是无私的投入时间、精力、资源等,不一定要求有回报的行为。
贡献则指的是通过奉献或其他方式对某个目标或事业产生积极影响的行为。
在很多情况下,奉献可以是贡献的充分条件,因为奉献往往能够导致积极的影响或成果,但是奉献不一定是贡献的必要条件,因为有时候即使没有明显的奉献,也可能通过其他方式做出贡献。
根据这个定义,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国企讲奉献,民企看贡献呢?
从资产关系上讲,国有资产是归国家的,从人事关系上讲,董事长、总经理要听政府的,比如国资委、组织部等。因为政府领导是要讲政治的,所以国企领导也要讲政治。政治就是涉及到人民群众利益的大事,某一时期为了实现这样的大战略,有时会不惜一切代价,而这个代价需要国企来承担,所以国企不能只讲经济效益还要讲政治。
曾经有人说政治就是不流血的战争,具体就表现在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外交战等等。例如,为了实现“一带一路”宏伟战略、雄安新区“千年大计”战略,央企国企就要冲锋陷阵讲奉献,即使投资在短时间内没有收益也要去做。再比如,为了摆脱西方发达国家对我们半导体行业的“卡脖子”,就会要求国有企业投资光刻机研发与生产。这样做的结果,短时期之内,国有企业的效益就不会很好,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又是解决就业的主力军,这样自然就要求国企干部职工多讲奉献,少讲索取。
民营企业则不然,资本是逐利的,它在获取商机的前提下,会全力以赴追求利润最大化。所以他希望招到的员工少说多做,他看中的是一个人的贡献,也就是一个人做事的结果。在工业化初期,因为劳动都是初级的,因此资本家对雇工的压榨与剥削是显而易见的。但在工业化后期,特别是在数字经济新时代,人才是财富创造的第一要素,因此那些从国有企业“流失”出来的精英就会在民营企业得到重用,与之对应的是他们必须多做贡献。
这两种经济组织应该各有侧重,关键是要把握好结构。既然社会上存在的“5678”这样的经济结构,那么我建议国有企业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资产总额来说,最多占到20%,也就是能够保证实现政治目的就可以了(以前的说法叫涉及到国计民生的)。无论是从国强民富大战略讲,还是每个家庭的小目标看,投资就要谋求高回报,上班就希望有高收入,只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好了,才能上交更多的税费给国家以此来强大国防。
既然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那么党员干部就要多一些奉献,国有企业讲政治还表现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就像老师受到人们尊敬一样,国有企业的干部职工因为奉献也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与爱戴。
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应该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在政策法规的约束下,勇敢地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披荆斩棘,勇于创新,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