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在产业园区土地日益稀缺、优惠政策日益趋同、产业转移日益式微的大环境下,我国产业园区正在由以开发为主转向以运营为主, “重开发、轻运营”转向了“重合作、重服务”,产业园区已经进入拼运营拼服务的阶段。我们也接触了不少园区运营规划的服务需求,其中的一个共性需求就是如何运用互联网来提升园区运营服务能力,在此整理成文与大家共享。
产业园区的运营服务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
1、园区物业管理
园区物业管理是体现园区运营管理水平的基础,其目标在于提升园区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园区的物业管理需求,包括供水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管理、物业租售和收费管理、物业报修和装修管理、停车位和车辆出入管理、会议室和图书馆等公共资源管理、园区公告和资讯管理、生活餐饮与出行服务、社区活动服务等等,在产业园区运营中,需要有明确的物业管理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各项物业管理的服务内容、流程和规范。
2、园区增值服务
打造园区增值服务平台,旨在通过服务共享、规模经济的方式,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增加企业经营收益。园区增值服务包括企业商务与创业服务(工商注册等)、人力资源服务、集中采购服务、法律服务、信息服务、培训服务、财务金融服务、IT服务、营销咨询服务、物流代理服务等。在这方面,需要系统梳理园区增值服务需求,明确园区增值服务体系,设计各项增值服务的内容和流程,打造真正能为园区增值的功能平台。
3、科技创新服务
当前,一流园区都在不断完善从“创意-创业-创新”的内生成长机制,科技创新服务则是围绕“创意-创业-创新”的链条展开,旨在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提升园区科技创新能力,打造创新型园区。一般来说,科技创新服务围绕主导产业的创新链展开,包括项目申报服务、研发设计服务、中试生产服务、检测认证服务、创新孵化服务等内容,其规划建设需要系统梳理园区科技创新服务需求,明确园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在此基础上设计各项科技创新服务的内容和流程。
但是,产业园仅仅提供以上三个方面的服务还是不够的,因为多数企业当初进园的时候是通过组织者(政府附属机构)的招商引资形成的,进入园区的企业行业属性不同、经营规模不同、企业性质不同,这样就会出现如下一些新问题:
1、形成不了集聚效应,无论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还是营销服务做不到低成本运行,园区的互联网平台的共享功能形同虚设。
2、个性化定制的产品,因为供应链配套不足、供给的敏捷性低而形成不了范围经济效应,互联网的搜索功能也没有用武之地。
3、更重要的是,因为没有形成集聚效应,所以也就不会沉淀出数据,没有数据,就不会形成数据驱动的决策,也就不会对产业园里的行业成长机会与风险做有效的提示与预警。
最近,雅延咨询在一次商务论坛中认识了一位产业园企业家,从他们的实践活动,我们可以加深对产业园互联网化运营的架构、流程、机制的理解。
这是一家位于淄博市周村区的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生产的是精密数控机床。他们独创的LFV低频振动切削技术,解决了粘性金属切割的世界难题,把原来需频繁停机清理的拉面状金属废屑变成芝麻粒大小自动掉落,实现了连续生产。他们攻克精密机械成套应用技术难题,能够实现同步车削、铣削,机加工效率提高20倍,重复定位精度可控制在3微米以内。用西铁城的数控机床加工出来的精密零部件用于众多领域,大到航空航天、汽车,小到手机、手表、微创手术刀等。
他们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94项,可提供国际尖端水平的CNC多轴车铣复合中心、‘技道’品牌配套设备及一站式解决方案服务,已成为华为、比亚迪、格力、威高等众多国内头部企业的整体方案提供商。公司已实现由单一产品供应商向平台服务商、整体方案提供商的转变,进军供应链价值链高端领域。
这家产业园的名字就叫“淄博市西铁城新景高端装备产业园”,顾名思义,产业园的发起者至少有两家公司,一家是西铁城(中国)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主导产品是高端数控机床,另一主角是当地知名的板金加工商新景集团。如果说西铁城(中国)精密机械有限公司2011年从上海搬迁到淄博,更多考虑的是土地、人工成本等方面问题,那么2021年它与新景集团合作开发的产业园则是生态化协同的结果。这样在空间上,在一个产业园就可以组装成整机,时间成本、物流成本大大降低。他们正在吸引2000多家上下游厂家落户到产业园,同时也欢迎其他高端机床厂进驻产业园,假以时日,产业园的集聚效应就会形成。因为有产业链骨干企业的支撑,再加上配套企业的辅助,那么个性化定制就可以落地。
最最重要的是,产业集聚效应便于便于沉淀数据,有了数据,就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单一模型进行决策,不仅可以优化生产力诸要素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还可以在把握产业机会的同时化解经营风险,使整个产业链持续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