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电厂为例说明供应链整体设计的必要性。
时间:2020-06-23 14:16 来源:雅延咨询 作者:雅延 点击:
次
中国煤电厂的效率,受到两个历史的制约。一是深受苏联制式的约束;设计院替电厂进行整体设计,电厂向锅炉厂汽轮机厂购买设备。而在国外,一两个设计院,往往都是跟设备公司深度关联,能够很好地把设备和系统结合起来。俄罗斯继承苏联的传统,现在的系统与设备分开的。二是半路技术改道,师法美国而不是最先进的欧洲。当时电厂技术,最高的是欧洲,如ABB、西门子
中国煤电厂的效率,受到两个历史的制约。
一是深受苏联制式的约束;设计院替电厂进行整体设计,电厂向锅炉厂汽轮机厂购买设备。而在国外,一两个设计院,往往都是跟设备公司深度关联,能够很好地把设备和系统结合起来。俄罗斯继承苏联的传统,现在的系统与设备分开的。
二是半路技术改道,师法美国而不是最先进的欧洲。当时电厂技术,最高的是欧洲,如ABB、西门子,而不是美国。而中国亚临界电厂的技术,主要是学习美国西屋公司,水平不如欧洲。并不是最高。 技术还好办,到了超临界,还可以扳回来;但工业体系则表现了更加顽固的生命力。
一个动力厂,只做单机锅炉、汽轮机、电机等设备,需要跟外部设备联合运行,余量就显得很重要。如果是1000MPa的压头,那么给设计院提供参数的时候,由于对外不放心,就会增加10%的裕度。但如果自己做系统,肯定就不会加这么高。问题是,设计院在做电厂设计的时候,出于安全的考虑,会再增加10%的裕度。各种辅机层层加下来,裕度就会过量。 早在亚临界机组时代,更惨。许多数值,往往都是手工计算,也会增加不少余量。好家伙,层层叠加之后,整个系统的效率,就惨不忍睹了。一台60万千瓦的机组,最佳状态应该是,所有的设备保持同步。风机最佳点也应该运行在60万。而真实的情况是,很多电厂,当风机开到30%的最佳点,已经可以满足机组满负荷的运行。这风机,显然是被增加了太多的余量。
余量的背后,正是大浪费。然而人们普遍喜欢追求技术指标,注意力往往会被单机的效率所迷惑;但实际上,一个系统的最优,才是真正要关注的。然而面对电厂用户,设计院与动力主机厂的历史性分离,却形成了系统的硬伤。至今仍能感受到这种伤痕的裂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