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咨询热线: 021-26093985 易济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自媒体文章 >

应该是风险偏好还是风险厌恶?最好是防患于未然!

时间:2020-04-05 17:28 来源:雅延咨询 作者:雅延 点击:
风险真的那么值得厌恶吗? 截止到4月5日主要疫情国家数据:全球日新增10万,法国数据飙升,欧洲主要疫情国家数据趋缓迹象明显,全球已经有1个国家上30万,3个国家上10万,7个确诊人数上5万,17个上1万的国家,全球感染者了120万人(较前一天新增9.9万人,相当于每0.9秒就有1位被确诊),死亡6.4万人(较前一天新增5619人)。全球累计206个国家或地区被感染,占88.4%,目前仅剩
风险真的那么值得厌恶吗?

截止到4月5日主要疫情国家数据:全球日新增10万,法国数据飙升,欧洲主要疫情国家数据趋缓迹象明显,全球已经有1个国家上30万,3个国家上10万,7个确诊人数上5万,17个上1万的国家,全球感染者了120万人(较前一天新增9.9万人,相当于每0.9秒就有1位被确诊),死亡6.4万人(较前一天新增5619人)。全球累计206个国家或地区被感染,占88.4%,目前仅剩27个地区未有感染数据通报了。
从上图可以看出,意大利、西班牙、法国、英国不仅确诊病例高,而且死亡率也高,主要原因是刚开始的时候对中国的疫情置若罔闻,对自己的风险防控能力盲目乐观。美国确诊病例最多,但死亡率不高,说明美国检测技术和治疗水平最高,但预防措施最差。
在这场疫情结束之后,或许全球终将明白这不是“中国病毒”,是各国必须共同面对的“世界病毒”,病毒恰恰因我们人类的傲慢、自大、和自私而四处肆虐。在这个全球化被污名化的时代,尽管国与国的界线依旧分明,但病毒绝不会只在一国的边境线内停留。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有全球的视野和全球的胸怀,我们必须学会如何合作去共同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再是口号,应该变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疫情之后,你真的看清商机了吗?

国家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这个样子,企业面对不确定的经济环境同样如此。国家市监局的数据是2014年至2018年,年度注销企业数量分别为50.59万、78.84万、97.46万、124.35万和181.35万。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1-2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口108万。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2%,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这些数据强有力的印证了彼得.德鲁克的名言:企业管理就是追逐并承担风险的实践活动。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风起云涌,中国企业潮起潮落,不说大的军事冲突、贸易战、自然地质灾害、金融危机、瘟疫,就说资产荒、订单荒、用工荒、资金荒几乎每年都有,真所谓“人生苦短”,命运多舛,才使人们害怕风险、躲避风险、讳病忌医。然而,真的勇士要敢于面对困难,鼓足勇气,保持清醒头脑成为胜者。
悲观者可能说的对,但成功永远属于乐观者。如果说2003年的“非典”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了满足80后宅男宅女“懒”的需要,网游和电商两种新业态开始大行其道,“懒”人心里要有依“赖”,于是移动互联网满足了人们社交的需要,微博、微信、直播开始大流行。
这次新冠疫情之后,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遭遇、认识、得失与反思,但有一个“共识”是可以肯定的,就是“相互依赖比什么都好”。宁肯心里有依“赖”感变成“懒”,那也是福气,也不愿意心里缺少依赖感而缺乏安全感,徒增孤独感、危机感、失落感。依赖的目的是共生,依赖的前提是可信,其实这也是大自然的本来面目。
“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就要求我们逐渐改变工作方式和文化理念,由传统的竞争组织形态向可信、共生形态转移,这就需要商务模式的创新,具体说就是通过数字化帮助人们解决商品及服务防伪溯源问题,通过互联网平台化解决多个市场主体协同经营问题,通过信息共享、政府与民众的信任把安全、卫生、健康、经济所有领域的风险降到最低。

数字化转型从理顺数字化生产关系开始
人类文明的进化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对矛盾不断的变化过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不一定是同步的,两者相匹配会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一般而言,生产力的发展往往是领先于生产关系的,所以人类需要不断重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过去工业时代所形成的分工化、层级化、职能化的生产关系,这是为了适应大规模生产分工协作需要而建立的,是把一件任务分解给多人再组装起来的组织形态,上下游之间是控制与胁迫关系现今智能经济时代,以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为代表的先进生产力,要求生产关系是分布式、去中心化、模块化、生态化的,是多个模块连接起来持续迭代优化的过程,零部件企业与整机厂之间是协(助)同(步)的关系。
    数字化转型,归根结底就是寻找能适应新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哪个企业能够在理论与实践上领先,哪个企业就能够脱颖而出。当前,不能匹配先进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已经导致了全球经济发展出现了大量问题,一方面大数据时代使得社会向着透明、诚信、公平的方向、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另一方面,立足于层级社会的民粹主义、保护主义,导致了大量的不公平现象。在我们的经济生态中,原有不够透明的生产关系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产业生态,这是导致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困难的重要因素。因而,数字化转型必须要从全社会、全产业、全供应链的角度匹配数字化生产关系。
    数字化生产关系具有数据透明、全员可信、身份对等等基本特性,数字化沉淀的数据只有连接才能创造价值,显然,业务中台、数据中台、AI中台,都是为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数据资源的,无论平台的搭建者还是平台的运营者和使用者,大家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都是有边界的共生型的组织成员。
把这些理论付诸实践是违反人类自私性的,但历史用无数的生命代价告诉我们:唯有合作对我们是最有力的。数据将驱使我们这样做,无论是产品数据化的智能制造,还是改善生产关系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它们本身也是“管住”各类风险的有效工具。

是你的企业“风险观”出现问题了吧?
企业里谈风险的人很多,但大家的“风险观”往往又差异很大。所谓“风险观”,就是看待风险、认识风险的观念总成。风险管理在企业落地难,重要原因之一是“风险观”出了问题。在当前企业的认知习惯里,一提到“风险”往往就是与“坏事”联系起来,比如资产流失风险、安全事故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所以就要“防范”、“杜绝”、“根除”、“回避”、“隔离”。 这种理念本身并没有问题,特别是当绩效考核与这些要素紧密相关时,各部门必然格外重视这些“纯风险”。
    然而风险本身就是一个中性词,市场经济本质上是风险经济。例如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就是为了化解公司破产后给个人带来的衍生风险;保险契约的设立,也是为了分散出海的商人和冒险家的风险。而现代社会,由于充满了高度复杂的不确定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风险社会。所以任何企业的发展都是在机遇和威胁中维持动态平衡的过程——要发展就要承担风险,高回报背后必然潜藏着高风险。
    所谓优秀企业,一定是在某个阶段能够充分利用好风险中一项或多项有利的因素(政策机遇、并购机会、技术方向等等),同时尽量化解负面影响(如政策窗口期、价格波动、信用风险、以及负面舆情等等),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拼杀而出。
    那些经历过市场洗礼的企业家们,他们的风险观一定是平衡的,绝不会只侧重于对“纯风险”的控制,而是更加全面系统的去思考那些未来可能影响企业生死存亡的重大风险。当年华为在考虑战略风险时,首先思考的是关乎企业长期发展的技术风险:“现在的时代,科技进步太快,不确定性越来越多。华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华为的风险应对并非要进一步加强内控、也不是转行去干房地产或者搞金融,而是加大研发投入,依靠创新在技术和商业模式上寻求突破,在不确定性中找到新的机遇。同时,对于能够创新、敢于承担风险的人,要给予其足够的支持、自由度和经济回报,使得这些人大胆去面对风险,而不是裹足不前。
因此从风险观的角度提出三点看法:
第一,风险真的不是一个负面词汇。如果在企业核心管理者的风险观中,始终把风险当洪水猛兽看待,那么这个企业永远不可能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风险管理体系;只有企业从本质上认同风险和发展的关系,风险管理才可能展现出它应有的价值。
第二,区别的看待不同风险。对于那些只能引发损失的纯风险,固然是要强调从本质上规避、从源头上控制,永不放松;但对于那些充满商业机会的市场化风险,首先要认同它的存在,利用通过多样化的手段(包括战略选择、股权激励、创新研发、商业模式、合同条款、衍生工具、信息系统、服务外包、应急方案、保险条款等)来进行化解,这或许是对待风险更为现实的态度。这也是2006年就出台的风险管理指引的精神。
第三,建立以承受能力为核心的风险观。很多风险是难以消除的,总有一些风险是我们难以想象、难以控制的,就像流感病毒永远都在进化,打喷嚏流鼻涕在所难免——关键不是查处有多少病毒,而是努力提高免疫力。免疫力强的人,得病几率小,即使得病也可以较快自愈。我们重视自律、锻炼身体、注意饮食、遵医嘱用药,积极休息,就是增强和释放免疫力;毕竟谁也不能天天蹲着家里研究各种病毒,不出去学习、工作、不过日子。这个道理人人都懂,并不复杂。
    同理,企业树立了正确的风险观以后,应该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非是说要用一个体系察觉所有风险、让所有风险都不发生,而是应该用全面化的手段,预防灾难性的后果发生,同时增强风险承受能力和控制能力,获得应有的投资收益。 优秀的企业,不见得是某个阶段最聪明、最赚钱、最有规模、口号震天响的企业,而是能够扛得住各类风险冲击,在寒冬中坚韧的活下来,并继续向前走的企业。就像有的人看起来身强力壮,挨了一记流感竟一病不起;有的人平时默默无闻,却没有哪个病毒能够击倒他,时间长了才发现他默默收获了很多优质资源,而且积累了极好的信誉。
吃一堑长一智那是正常人,向别人学习那是聪明人,看到别人的失败反思自己的不足,那是大智慧之人。战胜疾病靠的是强壮的免疫力,消除风险的有力武器是数字化和共生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