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咨询热线: 021-26093985 易济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产业研究 > 汽车 >

中国车企风云录丨挑战者:小米(上篇)

时间:2024-08-14 09:29 来源:雅延咨询 作者:雅延 点击:
自2021年小米宣布造车计划,到今年3月28日小米SU7正式上市,开放定购后4分钟大定数量破1万,27分钟突破5万。首月锁单量达到了88063辆,4月交付新车7058辆,5月交付新车8630辆,6月单月交付量超过10000辆,远超行业预期。 【大家好,这里是盖世汽车。本期“中国车企风云录系列”,我们来聊一聊车圈挑战者——小米汽车。】
单品突围

小米品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10年。当时,智能手机正逐步取代传统手机成为通信工具的新宠,而国内手机市场的基本盘要么被海外品牌占据高端市场,要么山寨机横行。消费者对移动设备性能和价格的敏感性增加,市场对高性价比的智能手机需求日益旺盛,小米应运而生。

凭借着高性价比和强大的营销策略,小米手机销量持续攀升。到2014年,小米手机的年销量已经突破6000万台,营业收入超过100亿美元,销量在中国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三。2018年7月9日 ,小米集团港股敲钟之际,市值达到3700亿港元,2020年底突破8000亿港元。

2021年1月14日,风头正劲的小米,迎来美国制裁,美国国防部将小米公司列入“中国军工企业”黑名单,并且要求美国投资者在2021年11月11日前放弃持有小米公司的股份。

走到十字路口的小米面临着一个重大抉择:如果小米不能做手机了,那么公司的三四万员工怎么办?这个时候,智能电动汽车这个全新的赛道进入到小米雷军的视野。经过70多天马不停蹄的调研,雷军在2021年3月30日正式宣告下场造车。雷军宣称这是其人生的最后一次重大创业,愿意押上全部的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尽管在2021年5月,美国方面取消了对小米的制裁,但小米的造车计划并未停止。小米宣布全资投入100亿美元,以支持造车业务。

雷军透露,造车之初,有几家VC给小米汽车开过价,当时还什么都没有的小米汽车估值就达到了100亿美金,但考虑到造车周期长,若使用外部资金,则可能面临理念不一致的问题。因此,雷军决定拒绝这些投资,选择内部筹资,并且小米自己造车,其手机业务的很多核心技术和研发资源都可以直接共享。

今年3月28日,小米SU7正式上市发布,21.59到29.99万的价格区间,热度空前,虽然遇到了退定金的风波,SU7受到的关注丝毫不减。

面对超预期的订单需求,小米汽车在6月开始实施双班制生产,以确保6月目标单月交付1万辆。并且2024年保底交付10万辆,冲刺交付12万辆。官方预计小米SU7全年10万辆的交付目标在11月就可以提前完成。

作为对比,蔚来和小鹏销量突破10万辆耗时约35个月,理想历经23个月,而小米汽车仅用时43天锁单量就已突破10万台,若能在11月顺利完成交付10万辆的目标,无疑又将刷新行业记录。

目前,小米汽车仅有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座制造工厂。该工厂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年产能为15万辆,去年已竣工;二期计划于今年动工,2025年完工,两期合计产能30万辆。

 

三年造车,小米汽车展现了一段快速而充满挑战的成长轨迹。小米SU7火爆的原因,很大一部分隐藏在小米集团过往的发展路径中。

参考小米手机的成功路径,小米高性价比品牌定位成为了小米手机早期热销的主要原因,也因此培养出了早期的粉丝基础。在低价位手机占据一定市场份额后,小米手机开启高端化战略布局。

小米在家电领域同样如此,最初以低价高性价比、智能物联等为卖点,叠加电商渠道,小米在大家电领域,特别是空调及电视领域得以快速崛起,逐步向高端化产品序列布局。

在此过程中,小米开始更加注重自研技术和创新,逐渐转变为一个全方位的科技公司,并逐步树立起其高端形象。

观察小米SU7的种种特征,小米汽车基本沿袭小米手机与家电的发展策略,在保证车辆质量与性能的基础上,强调性价比以此打开市场空间。

就以小米SU7拿来对标的特斯拉Model Y和保时捷 Taycan来说,小米汽车一贯宣传的是小米SU7在部分性能上能与特斯拉Model Y以及保时捷Taycan并肩甚至超越,但售价相对更低,呈现出的还是高性价比的品牌形象。

不过汽车毕竟与手机、家电还是有很大不同,售价超过20万的小米SU7,是小米品牌向上的极大推力,小米汽车的高端化探索会比在手机等领域的起点更高。在小米SU7的订单中,Max版占比最高,已超过40%。

从智能手机到智能家居,再到今天的智能汽车,小米正通过一步步的跨界融合,构建起一个前所未有的人-车-家的科技生态圈。在此过程中,小米多年积累构建的服务网络,也将对小米SU7的市场推广和销售提供有力支持。 

目前,小米汽车采用“直销+经销”的方式建立销售和服务渠道,以“1+N”模式优先覆盖头部市场,分批次布局全国。其中 “1”代表小米汽车自建自营的交付中心,功能以交付为主,覆盖销售、售后服务业务。“N”代表小米联合经销商在主流汽车商圈建设的汽车销服一体店,以及在核心商业广场的小米之家体验店等。 

截止到今年7月,小米汽车销售服务网络已覆盖全国31座城市,涵盖交付中心30家、销售门店93家、服务门店57家。到今年12月,小米汽车销售服务网络计划覆盖全国59城,交付中心增至53家、销售门店达220家、服务门店达135家。

 

不过,小米SU7并不是一款完美车型。最为人诟病的,就是其造型与保时捷车型的高度相似。保时捷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柯时迈回应称,好的设计总是心有灵犀,给小米SU7留下面子,但也未对“借鉴”一事进行直接否认。

此外,随着自主阵营新能源竞争的加速,中大型车市场的格局正在悄无声息间发生巨大变化,与小米SU7同台竞争的不乏比亚迪汉、极氪001、智界S7等大热车型。

 

以极氪001为例,其售价为26.9万-32.9万元,相较小米更高,但在26.9万这个价格段,极氪001能提供单电机后驱和双电机四驱两套动力选择,而小米SU7只有29.99万的Max版有四驱选择。此外新款极氪001标配800V架构,小米SU7只有Max版才具备800V架构。

而且小米在智驾领域呈现追赶态势,在高阶智驾上车、NOA开城等方面相较头部势力还是要落后一步。

当然,小米SU7自有其优势,诸如座舱生态完善、定价较低、动力表现突出等,综合来看,小米SU7的优缺点同样明显,但作为小米汽车的第一款车,无疑已经是超预期的成功。

流量密码

造车三年,小米汽车做到了一件诸多车企想做却很多都没做到的事情,那就是站在流量中心。

特别从去年12月28日技术发布会之后,大家对于小米SU7价格、供应商、配置等方面的热议长期霸占诸多平台热榜,小米汽车官方也忙得不可开交。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雷军发挥劳模本质,密集拜访各个展台,走到哪里都是人头攒动,成为最亮眼的一抹绿。也引发了车圈对于“流量”和“老板带货”的连锁反应。

在今年6月举办的重庆汽车论坛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戏言汽车行业“卷”出了新高度,连同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以及他自己这四个“老汉”,都开始了直播带货。

小米汽车的流量密码究竟为何?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曾出版了一本轰动业界的书,名叫《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书中总结了小米粉丝经济的“三三法则”,即三个战略: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三个战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

小米SU7破圈之路,基本按照这个方式来进行。

首先,打造一个具备爆款潜力的车型,这其实是最难的一步。可以说小米在产品设计之初,就选择了一种颇为吸睛的方式。“米时捷”的诞生,虽然不乏争议,但也让小米SU7在外观层面备受关注。虽然小米自有其设计理念,但这种在营销上与保时捷的绑定,为小米带来不少流量和话题。

在产品塑造上,小米集中公司资源,为小米SU7打造先进的电动驱动系统和智能技术,加上相对激进的定价策略,为小米SU7的火爆奠定了基础。

除去已经上市的小米SU7、SU7 Pro和SU7 Max3款车型,7月19日,小米SU7 Ultra Prototype正式亮相。据雷军介绍,小米SU7 Ultra Prototype0-100km/h加速时间低至1.97秒,最高车速可达350km/h。小米SU7 Ultra Prototype将于2024年10月正式征战纽北。雷军宣布要在10年之内,成为纽北最快的4门电车。

保时捷是纽北赛道的王者,“挑战保时捷就是我们小米的梦想。”雷军也想要在纽北赛道上,和保时捷一较高下。

当市场对小米汽车新品议论纷纷之时,没想到,雷军想玩的,居然是赛道。小米SU7 Ultra Prototype的面世,又引来一波市场热议。

对于小米SU7外的其他系列车型,此前有消息称,小米规划了三款汽车,将陆续在三年内发布。其中前两款为纯电,包含小米SU7,第三款产品将是增程SUV,内部代号为“昆仑”。

小米官方正在招聘增程系统设计研发等方面的工程师和采购经理,不排除是为了推进相关增程车型的研发。

今年4月28日,小米公司发言人曾辟谣称:有不实报道称“小米汽车已布局7款车型”、“小米汽车增程产品定义对标理想”等,经核实该信息完全失实。

但对于是否规划三款车型,以及第三款车是否为增程,并未做出正面回应。

小米集团合伙人兼总裁卢伟冰在今年一季度业绩会上表示的确有其他车型的开发,但也明确指出现在整个公司的精力全部都在小米SU7的交付上,新车型暂时不会披露。

目前,小米汽车的战略重心集中于小米SU7,这是攫取流量的必要保障。当然,这也离不开小米原有的和新建立的粉丝群体的摇旗助威。

雷军在创立小米手机时就将粉丝经济当成米粉文化来运营。在此过程中,小米通过线上社交媒体和线下活动,不断与粉丝进行互动,并鼓励消费者参与到产品开发和改进过程中来,以增强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度和归属感。

目前,小米手机全球月活跃用户已经超过6亿,其中,是小米产品的忠实粉丝的比例恐怕不会小。不止小米手机的粉丝,根据小米汽车官方透露,在小米SU7的用户群体中,苹果用户占比超过50%,女性数量接近30%,BBA用户占比超过了29%,破圈效应初显,小米SU7用户来源更加多元化。

除此之外,小米汽车还利用自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发布品牌资讯和行业动态,以及分享产品使用心得、驾驶体验和技术解读,增强品牌形象,建立起与消费者直接沟通的渠道,同时吸引更多关注和讨论。

在流量IP上,雷军是绝对主力。

雷军个人微博、微信等平台的粉丝量近5000万,是小米公司的数倍,其中微博粉丝就超过2300万,雷军个人对消费者和市场的影响力堪比小米公司,而且雷军在社交分享方面,堪称业界劳模。

据统计,从去年12月28日至今年5月底,雷军共发布关于小米汽车的微博近400条,所有关注雷军的用户都能收到小米汽车消息的“高频轰炸”。

雷军人气爆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小米品牌自身的影响力,雷军一直乐于分享个人的创业故事,一句are you ok让雷军与年轻人建立起另类的联系,加上社交媒体的活跃表现以及诸多用户营销,雷军成功打造了一个有情怀、接地气的企业家IP形象,能够真正地能与用户建立连接。所以大家能看到这种“千亿总裁为我开车门”的爽文剧情发生在现实当中,能看到一场汽车发布会中对天窗玻璃、车漆,到手机支架等普通消费者关注话题不厌其烦的长篇解读。

“小米的核心技术是雷军”这句话,有其道理所在,京东的刘强东曾明确表达,不要跟雷军比营销,这也是其他很多车企无法比拟的优势。而从小米集团创立至今,饥饿营销、情怀营销等手段小米早已驾轻就熟。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

站在聚光灯下,小米汽车的相关负面消息会被无限放大,比如退定风波,还有细枝末节处的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体验等都被用户挑起了毛病。雷军也指出现在大家都是拿着放大镜来看小米SU7,小米汽车压力倍增。归根到底,要抓住流量还需硬技术实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