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聚氨酯工业现状及展望
时间:2018-08-27 17:01 来源: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 作者:雅延 点击:
次
中国聚氨酯工业经历了20 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聚氨酯原材料和制品的生产基地,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产品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行业增速由高转低。随着聚氨酯外墙防火、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问题凸现,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创新发展将成为今后的主旋律。聚氨酯行业如何适应新形势,如何面对机遇和挑战,是当前行业上下游企业
1 我国聚氨酯主要原材料发展现状
1.1 TDI (甲苯二异氰酸酯) TDI 生产技术复杂,装置要求高,生产相对集中;2017 年全球TDI 的产能接近300 万t,其中亚洲地区TDI 产能达166 万t,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中国、日本和韩国。中国是全球最大的TDI 消费地区,日本和韩国是最重要的TDI 出口国家,主要出口中东、非洲和美洲等地。2014—2018 年中国TDI 产能情况见表1。 随着2 套TDI 装置的关停或转产,以及10 月份科思创30 万t/a 装置和巴斯夫30 万t/a 装置相继出现问题,不能正常生产,全球TDI供需失衡,价格开始大幅上扬,我国TDI 生产企业抓住机会,提高开工负荷,出口暴增,全年净出口超过10 万t。2017 年随着我国消费回暖,下游需求增幅较大,国内TDI 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国内TDI 装置几乎满负荷生产,产量达83.4万t,国内生产企业多专注于国内市场,科思创出口量最大。2017 年国内TDI 净出口约8万t,较2016 年减少2 万多吨。 未来几年我国TDI 消费将维持缓慢增长势头,产能增幅高于需求增幅,国内TDI 产量将大幅增加,国内企业要注重技术升级和产品质量,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未来全球TDI 产品消费的增长点将来自于亚洲、非洲、中东和拉美等地,印度市场将保持较高增速。
1.2 MDI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MDI 生产技术复杂,装置投资大,过程控制困难,全球仅少数几家公司掌握MDI 制造技术,目前有7 家公司共计22 套MDI 生产装置,2017年MDI 生产能力在840 万t 左右。我国MDI 生产企业包括万华化学、上海联恒、科思创和重庆巴斯夫, 共计305 万t 母液生产能力。另外, 瑞安东曹8 万t/a 母液精馏装置,2017 年约进口8万t 母液进行精馏。1)2017 年底新增 24 万 t 装置投产,未正常生产,未计入当年产能 预计未来3 年全球MDI 需求增速在5% 左右,我国MDI 的需求增速将维持在5%~7%,到2020年全球MDI 消费量将接近800 万t,我国MDI 的需求将达到240 万t 左右。上海联恒的24 万t 装置已于2017 年底建成;万华化学计划在未来3年内,通过技术升级改造将宁波120 万t 装置的产能提升至150 万t,同时将烟台的60 万t 装置的产能提升至110 万t,总产能将达到260 万t;科思创计划将上海漕泾的50 万t MDI 装置扩产至60 万t, 到2020 年中国将新增114 万t MDI 产能,加上重庆巴斯夫和万华化学的MDI 装置产能的释放,中国将成为最重要的MDI 出口国之一。
1.3 环氧丙烷(PO) 和聚醚多元醇 随着共氧化和直接氧化法PO 生产项目的建设,国内PO 生产技术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2017 年我国氯醇法PO 生产工艺的占比降到了54%,PO 产能达327 万t,国内HPPO(过氧化氢直接氧化法生产环氧丙烷)装置由于各种原因开工率较低,全年共生产约12 万t 产品,而国内PO/SM(苯乙烯)工艺满负荷生产,氯醇法PO 工艺由于环保的限制,均采取了一定的减负荷措施。2017 年我国共生产PO 254 万t,进口约23 万t,出口仅4 000 t左右,表观消费量约276 万t。2020 年之前国内企业有多个新建或扩建项目,全部采用PO/SM 或HPPO 技术,预计将增加产能近300 万t/a,氯醇法PO 的生产工艺占比将进一步降低。 2017 年全国聚醚多元醇的产能达到550 万t, 其中山东省是国内聚醚多元醇产能最高的省份。2017 年我国聚醚多元醇销量靠前的企业包括中海壳牌、蓝星东大、万华化学、句容宁武新材料、德信联邦、山东隆华、南京红宝丽、江苏长华、南京钟山、河北亚东等。2017 年中国聚醚多元醇产能情况见表5。 表5 2017 年中国聚醚多元醇生产企业产能 我国聚醚多元醇产能不断增加,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聚醚品种规格也基本齐全,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出口量开始上升,进口量开始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是在2105 年新加坡壳牌扩产和泰国陶氏新聚醚装置投产,国外产品借助成本和质量优势,开始大量进入中国市场,直到2017 年依然保持强劲势头,全年进口近40 万t,其中聚醚中软泡聚醚数额最大约22 万t,占全部进口量的50% 以上。2012 年之后,我国聚醚出口也呈逐年上升趋势,2017 年出口量达32 万t,净进口量接近8 万t。
2 我国聚氨酯制品的发展现状
2.1 聚氨酯泡沫 聚氨酯泡沫制品是目前聚氨酯产品应用最广泛、用量最大的产品,主要包括聚氨酯软泡和聚氨酯硬泡。2017 年我国聚氨酯泡沫的消费量为435 万t,同比增长约7%。 聚氨酯硬泡主要应用于冰箱、冰柜、冷库、管道保温、板材、冷藏集装箱和热水器等保温领域:2017 年冰箱、冰柜依然是聚氨酯硬泡最大的应用领域;太阳能热水器由于消费观念的变化和方便性降低,市场消费持续降低,在此领域聚氨酯硬泡应用出现超过10% 的负增长;喷涂、板材以及煤矿加固等领域均出现小幅下降;受GB50016— 2014 的影响,近两年聚氨酯外墙保温的应用出现较大的后退。 聚氨酯软泡主要用于家具、汽车、服装等。2017 年软体家具消费稳步上升,汽车产量小幅上涨,普通海绵生产随着消费升级,都带动了聚氨酯软泡的发展。
2.2 氨纶 2017 年我国氨纶产能为74.35 万t。氨纶性能优异,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产能增加迅速,一度处于无序发展状态,供求关系失衡; 但由于2012 年起的反倾销,我国氨纶企业状况逐渐好转,国内企业市场占有率增加,开工率上升,市场对差异化、功能性、高附加值氨纶纤维的需求量不断增加,2017 年共生产59 万t,增速约10%。
2.3 合成革浆料 据中塑协人造革合成革专业委员会的统计,2017 年我国人造革合成革增速不到2%,其中聚氨酯合成革由于污染、性能、成本等因素造成聚氨酯合成革增速明显低于PVC(聚氯乙烯)人造革增速。2017 年合成革浆料的消费量约190万t,与2016 年相比基本持平。
2.4 鞋底原液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聚氨酯鞋底原液生产国,2017 年总产能达117 万t 左右。聚氨酯鞋底原液主要用在劳保鞋、皮鞋等低端鞋,由于纯MDI 价格高位运行,成本陡增,和其他替代品的价格差越来越大,下游鞋企受到压制,加上近年来鞋材产业转移明显,2017 年国内消费量约58 万t。
2.5 弹性体(包括TPU、CPU 和防水铺装材料等) TPU(热塑性聚氨酯)是近几年需求增速最快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性能优异、价格适中,成为PVC 材料的替代品,国内对TPU 的需求表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2017 年我国TPU 的产能约72 万t,产量约38 万t,较2016 年增长15%,主要应用于鞋材、薄膜、电线电缆等领域。CPU(浇注型聚氨酯)主要用于胶辊、筛板、密封件等,国内最大的CPU 预聚体企业有一诺威、华天和朗盛等,2017 年消费量超过25 万t。加上防水和铺装材料,2017 年各类聚氨酯弹性消费量约99 万t。
2.6 涂料 2017 年我国涂料行业依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较2016 年增长10% 以上,全年规模以上企业产量超过2 000 万t,其中聚氨酯涂料约195 万t。我国将继续严格管理涂料行业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溶剂型涂料的生产和使用将受到限制,涂料行业结构调整将持续,对水性聚氨酯涂料将是利好,水性建筑涂料、木器漆、汽车涂料等将保持高速增长。
2.7 胶黏剂和密封剂 2017 年聚氨酯胶黏剂和密封剂消费量约75万t。由于TDI 的蒸气压高,MDI 型胶黏剂和密封剂增加迅速,包装行业的胶黏剂逐渐由MDI 和H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替代TDI。 综上所述,2017 年我国聚氨酯产品的消费量约1 110 万t(含溶剂),较2016 年增长约6%,是世界上最大的聚氨酯原材料生产基地,但是存在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集中度低、产品同质化严重、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不足的现象,特别是聚氨酯制品领域企业小而散的问题突出,难以适应提升效率的要求,难以形成品牌效应。
3 我国聚氨酯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