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企2月交付量创15年新低大量延期已难避免
克拉克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下,今年2月,中国船企交付量下滑至过去15年来的单月最低水平。
研究咨询机构国际海事战略公司(MSI)最新报告中指出,2月份中国船企原计划交付的24艘新建散货船中,仅有1艘完成交付。
虽然MSI并未列出这艘散货船的具体信息。不过,据估计2月交付的这艘散货船可能是武船集团北船重工为工银租赁和招商轮船建造的32.5万吨矿砂船系列船首制船“ORE YANTAI”号。
MSI指出,中国船企散货船手持订单量占据全球总量的65%左右。因此,中国船企的这种交付趋势表明,今年计划交付的散货船预计将出现大量延期。
根据MSI的数据,120000载重吨及以上散货船手持订单中有四分之三是在中国船企建造,因此好望角型散货船大量延期交付是不可避免的,未来三个月预计每月平均交付量仅有70万载重吨。
相比之下,今年交付的巴拿马型散货船中约有一半是在中国船企建造,其余大部分由日本建造。按载重吨计算,中国船企在2020年计划交付的好望角型散货船手持订单中占54%,而这一船型的手持订单中绝大多数也安排在近期交付,因此同样会出现明显的延期。
MSI的干散货分析师Will Fray指出:“在好望角型散货船领域,交付安排集中大多集中在近期,这意味着大量船舶已经准备好从中国船企交付运营。迄今为止,日本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相对不太严重,因此我们预计在次好望角型散货船细分市场延期交付现象将减少。”
延期交付从船厂开始蔓延至船东,普遍延期2个月
可以肯定的是,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将会严重打击全球船舶市场,今年新船交付量和订单量均将下滑,延期交付成为一大趋势。
鉴于影响船舶市场诸多因素的不利变动和连带传导关系,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在今年2月初就调整了对全球今年全球新船订单量和交付量的预测数据,将2020年全球新船订单量预测从年初的7500万载重吨~9000万载重吨下调至6750万载重吨,下调幅度为10%;新船交付量预期数据也从1亿载重吨下调到了9000万载重吨。
船舶经纪公司 Maersk Broker也认为,在疫情影响下,原定于今年完工交付的新船可能会延期两个月,全部完成交付要到2021年。该公司预计,今年计划交付的新船中有14.5%需要延期至2021年交付,原计划在今年11月和12月交付的新船大部分都会遭遇延期,计划在10月下水的船舶可能也会推迟交付。
虽然中国船企的生产活动已经在逐渐恢复,不过克拉克森认为,新船交付在未来几个月中仍会受到影响,潜在影响短期船队增速。当前迹象表明,全球新船交付风险逐步由船厂过渡到船东。全球疫情发展和旅行限制导致越来越多的船东面临接船困境,同时,经济和财务风险正在加大。
事实上目前船东也已经出现推迟接船的苗头。据船企相关负责人透露,部分船东开始出现以疫情“不可抗力”为由提出推迟接船意向的苗头。他们或是以受疫情影响,设备不能供货,提出推迟生产节点、延迟付款等要求;或是以疫情封锁、船员不能来华为由,提出推迟接船要求。
中船工业经研中心近日也表示,疫情进入“下半场”,中国船企要做好准备迎接新挑战。预计此次疫情对全球的影响将持续到下半年,并且或将引发新一轮全球金融危机,必将对世界海运贸易造成不利影响,船舶市场需求将受到严重抑制,尤其是散货船与集装箱船市场,接单难的问题将严重困扰造船企业,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同时,我们面临的交付困难不再是前期造船企业正常生产进度受疫情影响不能按期交付订单的问题,而是在世界经济衰退、船舶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船东接船意愿降低的问题。我国造船企业要在确保交付船舶质量与进度、加强与船东沟通等方面做好工作,控制交付风险。
延期交付并非不利因素,市场或因此“因祸得福”
尽管如此,有分析师认为,延期交付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无论是对于船厂还是对于船东而言,延期交付都可能使其“因祸得福”。
MSI认为,当前的动荡可能会为船企提供一个重新安排交付时间计划的机会,以便解决可能出现的更大问题。Will Fray表示:“中国的手持订单量大部分都安排在近期交付,如果没有有效地管理交付安排表,中国散货船建造活动将在2021年大幅滑落。”“有待观察的是,面对低迷的手持订单量和疲弱的新船订单活动,船企能否利用市场疲软来管理运力交付流量。”
而在航运市场,运力交付的减缓也有利于市场供需趋于平衡,特别是在目前航运市场需求因疫情影响而减少的情况下。
BIMCO首席航运分析师Peter Sand近日表示,全球经济活动在2019年已大幅放缓,今年还将持续,一些国家甚至可能会陷入衰退。他预测,疫情减少了油运、散运和集运三大主力船型运输市场的需求,全年平均运价将低于去年水平。
咨询机构Sea-Intelligence Consulting航运分析师兼首席执行官Lars Jensen认为,从短期角度来看,新造船延期交付对于集运行业可能是件好事,因为新船供应正在收紧。“这意味着今年的运力增长将会小一些,这样实际上挺好的,因为需求似乎也比大多数人预测的要低……反正世界上又没有出现船舶短缺,所以我其实不觉得这是件坏事。”
业内专家表示,应当理性看待特殊时期非市场因素的影响。此次疫情对市场影响的时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疫情持续时间,一旦疫情结束,市场就会出现及时调整。同时,随着前期影响导致滞后因素的逐渐消化,整体行情会再度回归到正常市场轨道上来,市场因素会迅速替代非市场因素(疫情)起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