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咨询热线: 021-26093985 易济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自媒体文章 >

一个广泛误传的个性化定制案例

时间:2021-09-05 14:11 来源:雅延咨询 作者:雅延 点击:
关于西装的个性化定制案例是这样的,怎样把依靠裁缝师傅个人经验的手工操作变成工业流水线生产,就成为降低成本的关键。 打版是技术含量很高和很困难的一道工序,需要经验丰富的裁缝师傅用皮尺量顾客的身材,把量得的三维尺寸转换为布料上二维形状就叫打版,如果问师傅是怎么做的,他也说不出来,没有公式,全凭经验。没公式就写不出计算机指令来,也就无法让机
关于西装的个性化定制案例是这样的,怎样把依靠裁缝师傅个人经验的手工操作变成工业流水线生产,就成为降低成本的关键。
打版是技术含量很高和很困难的一道工序,需要经验丰富的裁缝师傅用皮尺量顾客的身材,把量得的三维尺寸转换为布料上二维形状就叫打版,如果问师傅是怎么做的,他也说不出来,没有公式,全凭经验。没公式就写不出计算机指令来,也就无法让机器打版,手工操作必然是成本高,周期长。
据说青岛有家企业利用大数据和工业互联网技术,突破了打版工序的手工限制,他们在数据库中存放了几十万个版型,系统几乎在瞬间就能完成打版。版型数据传输到数控裁床,后接流水生产线,直到成衣打包,邮寄给客户。数字化改造后,这家企业的定制西装成本降低了50%,在市场上降价竞争就有了很大的空间。
首先这个案例误导之一在于片面夸大了设计裁剪环节的成本,其实对于一个服装企业来说,最大的成本是面料采购价格。
误导之二在于把一个工序的创新片面夸大成了整个流程的创新。如果采购、成衣、包装、物流等环节没有发生很大变化的话,再考虑研发制作数控裁床的成本,这样的企业经济效益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误导之三在于把消费品的个性化趋势形而上学式地挪用到了工业品身上。工业品生产标准化是基础,只有标准化才能形成规模经济,只有标准化才能为日后维修服务提供便利。
要把定制化的工业品成本降下来,只能从技术上实现突破。机械行业(包括汽车、船舶)的人士都知道模具是生产过程成本较高的一个环节。如果不同的订单对应着不同的型号,那么就要准备不同的模具,如果订单数量又比较少的话,显然这样的制造成本是相当高的。3D打印技术的应用,本质上就是降低模具铸造过程的成本,这样不仅减少了模具设计开发的成本而且减少了不必要的模具库存,因此,3D打印才是个性化定制降成本的主要技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