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为鸡头不做牛尾”VS产业生态文化
时间:2020-08-18 20:59 来源:雅延咨询 作者:雅延 点击:
次
“宁为鸡头,不做牛尾”VS产业生态文化 这几年我到一些地方做产业互联网咨询,遇到的共性问题是,刚开始的时候政府很支持,当地骨干企业对商业模式也很认可,但是到了具体投资运作的时候出现了分歧,主要分歧在于 骨干会员都想做老大,都不愿意与别人分享。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区域文化,或者说中国固有的人文决定的,比如“见人顺三分话”、“害人之心不可
“宁为鸡头,不做牛尾”VS产业生态文化
这几年我到一些地方做产业互联网咨询,遇到的共性问题是,刚开始的时候政府很支持,当地骨干企业对商业模式也很认可,但是到了具体投资运作的时候出现了分歧,主要分歧在于 骨干会员都想做老大,都不愿意与别人分享。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区域文化,或者说中国固有的人文决定的,比如“见人顺三分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听其言观其行””等古训。西方文化是先假设人是诚信的,并用严格的法律条款加之约束。计划经济时代,企业基本都是封闭的,基本不与外边打交道,因此,也谈不上什么协作问题,市场经济初期多数行业基本上也是封闭的,协作做的最好的也就家电行业了。
坦白讲,要在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实现赶超难度不小,主要不是因为我们没有技术、人才、资金、或者没有政策支持,而是因为我们过去缺乏产业深度协作的经验和文化。
因为缺乏深度协作的信任,中国虽然有全球顶尖的芯片设计公司寒武纪,但他们也必须自己制造芯片;虽然有全球顶尖的网络技术公司华为,但他们选择自己去做芯片设计;虽然有逐渐逼近第一梯队的芯片制造企业中芯国际,却不愿深度参与前沿芯片的研发;连典型的应用平台公司阿里巴巴都希望完成纵向整合,自己设计生产芯片。这些,和技术越来越先进、协作越来越紧密的未来趋势是完全背离的。
在过去的全球协作中,中国往往是从属的角色,自己把自己的技术做好就好了。但未来要掌握科技产业的核心控制点,我们必须要成为产业生态的主导者,必须要建立企业间深度协作的规则和信用。这不光是科技企业的问题,这几乎是所有产业的问题。
所以中国真正应该加强的是产业生态的建设。协作精神融入到每个中国企业的灵魂之中,中国才能真正实现对产业关键环节的掌控力。
政府近期提出的“国内大循环”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我认为国内大循环不应该只是消费,而且要包括研发和生产。也就是说,至少和发掘内需同样重要的,是要在全国范围实现科技创新生态的大循环,完善企业之间紧密协作的产业生态。这样,供需才能达成平衡,才能保障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而且,我们依然坚信全球化是必然趋势。当我们在国内形成完善的、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的时候,我们也才能更加主动地布局全球科技产业生态,更好地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当然,就像我前面讲到的,因为我们过去在构建产业生态上的经验欠缺,特别是产业文化的局限性,影响企业转型发展,幸运的是我们赶上的互联网时代,我们完全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把相关企业集聚起来,当然人家愿意给你在一个平台上共享(资源)的前提是每个企业都要开始做数字化转型,开始做“两化融合”体系建设,这是我们眼前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