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要达到的目标有三个:政府有政绩、百姓能受益、企业能盈利。如果企业不盈利,产业动力就不足,百姓就很难真正受益,政府就没有政绩,三者缺一不可。 因此,如何帮助企业在乡村振兴中实现盈利,更大限度调动企业积极性,完成乡村振兴政府-企业-百姓三位一体正向循环,是乡村真正实现振兴的一个重要支撑。 乡村振兴的本质就是让乡村更美丽,让产业更有活力
乡村振兴要达到的目标有三个:政府有政绩、百姓能受益、企业能盈利。如果企业不盈利,产业动力就不足,百姓就很难真正受益,政府就没有政绩,三者缺一不可。
因此,如何帮助企业在乡村振兴中实现盈利,更大限度调动企业积极性,完成乡村振兴“政府-企业-百姓”三位一体正向循环,是乡村真正实现振兴的一个重要支撑。
乡村振兴的本质就是让乡村更美丽,让产业更有活力,让村民更具经济能力。
为什么赚到钱的企业不多
前几天有个在惠州承包三百亩蔬菜种植基地的朋友跟我说基地转让了,最后不但没有赚到钱,加上疫情还亏进去两千万。另外,上半年我们去内蒙古考察,参观过一个养驴的企业,主要是母驴繁殖小驴,养大后驴皮卖给阿胶厂,驴肉进餐馆的简单商业模式,但已经养了几年了,到现在还处于亏损状态。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我们可以看到:市场化主导的乡村振兴企业,受到土地、技术、环境、市场等客观因素以及发展理念、模式和创新能力等主观原因影响,除了少数科技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和深加工企业在乡村振兴中获得较好的收益,大多数企业都面临着回报慢、收益低、赚钱难的困境,智纲智库通过研究分析,主要原因如下:
1. 农业看天吃饭,具有很大不确定性
农业生产有季节性、周期性和区域性的特征,不确定因素很多。其次,蔬菜、大米、生猪等主要农产品关联物价,受到国家宏观调控,当猪肉价格出现猛涨苗头,国家就会出手来稳定市价,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产品难以完全市场化定价,企业亦难以追求高利润。
同时,农业也存在自然风险不可控的问题,全国每年遭受自然灾害的农作物面积约占1/6,一场不可预见的猪流感或干旱大水的天灾,都会让广大农户“一夜回到解放前”。
更重要的是,农业不同于工业,农产品的生鲜特征导致其对储存、运送、保鲜的要求更高,在此过程中发生的农产品品质破损,也将拉高成本。
2. 小农经济为主导,规模化效应很难凸显
欧美发达国家证明,只有现代农业和规模农业才有利可图。美国以不到1%的农业人口养活了全国3亿的人口,这体现了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性。
对比美国的现代化农业和庄园经济模式,我国仍以家庭作坊和中小型分散农企的传统小农经济为主,乡村耕地相对分散,不利于现代化管理。土地集中的方式主要以流转、租赁和合作社方式为主,由于各种原因,在发展上不容易形成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势,再叠加逐渐高涨的原料、农资、人力等成本,想赚钱就更难了。
中国长期面临“大国小农”的局面,其小农户总数约占农业经营户总数的98%
3. 难以打通全链条,尤其最后一公里
对于农民或农企而言,优质的农产品,如果没有好的终端销售渠道,不仅很难卖个好价钱,甚至面临滞销难题。
一个好的终端,能助力农产品快速销售甚至溢价,同样的产品,在普通菜市场和在“钱大妈”生鲜超市的售价自然不同。
农产品“从地里到碗里”一般需要经过种植、采摘、物流、仓储到销售,最终才能送达消费者,中间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而种植农产品的农企对整个流程的中间环节把控弱,农产品的利润自然大都被中间商给赚走,谷贱伤农正是这个道理。
如何更好地打通农业全链条,为农企和农户搭建优质、顺畅的销售渠道,离不开农业主体与政府、协会和市场化平台的共同参与,更需要农企自发结合线上线下同步开拓渠道,这对企业和农户也都是挑战。
4. 三产融合缺乏创新,很难实现引爆
很多新农企业尝试走三产融合之路,以期实现农业价值的提升,但同样面临经营窘境。
很多项目都是简单的三产叠加,一产做好种养殖和采摘体验,二产将初级农产品深加工,三产发展文旅业和现代服务业,但是由于很多项目缺乏灵魂,缺少产品创新,缺少核心竞争力,容易陷入同质化经营,难以吸引游客专程来、重复来消费,很难达到引爆出圈的效果。
三产融合最重要的是在抓地域特色农产的基础上,做出产品IP、做好深加工,做强产品附加值,营造高场景、高社交、高主题的农旅体验,这样才能形成网红效应、实现快速引爆。
因此智纲智库认为传统农业突破不能走传统小农经济的模式,需要善于借助科技创新、生态创新、品牌创新、模式创新的力量,为农业发展赋能,提升产业的附加值,才能更好地让项目值钱、赚钱。
赚到钱的企业是干什么的
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发现,虽然赚钱难,但是也不乏有挣到钱的企业,他们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1. 坚持科技种田,提高农业附加值
随着中国农业领域的技术投入和科技创新,“科技种田”重构了传统农业生产链条和模式。例如,太空农业能有效地选育农业新品种,无土栽培能突破农业离不开土壤的限制,无人农场依托物联网技术和智能设备让农业种植更精准更高效,垂直农场是探索解决资源与空间对农业限制的新形态。在科技加持下,农企农户能有效地降低人工成本、减少化学污染、改良和创新品种、提升单位产量、提高农产品质,最终实现产业链价值提升。
建在沙漠上的国家以色列是科技富农的典范,通过在育种、温室、滴灌、自动化等农业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不仅实现了自给自足,还能将水果、鲜花、蔬菜等农产品出口欧洲,被誉为“欧洲果篮”。
2. 构建产业生态,增强产业造血力
传统农业种植要想更有市场竞争力、生命力,必须变革传统小农生产模式,在传统农业种植和农耕文化的基础上,将农业的产业链、消费链和价值链拉长,打造农业生态系统提升产业盈利能力。例如山东代村,以花卉园、果品园、蔬菜园、良种示范园、农业观光园为基础升级传统农业。
代村以农企园为孵化平台,扶持企业和产业,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提高价值链;发展代村商贸物流城,加强商贸流通和产品交易,提升产业经济活力;
发展以蔬菜博览会为主体的会展经济,加强对外交流、产品展销,促进本地产品走出去,提升地域知名度;打造沂蒙老街、印象代村等乡村旅游产品,为本地导流,吸引游客留下来,带动餐饮住宿等消费。
如果只是依靠现代化、规模化的农业种植,代村并不具有唯一性,但是代村在村支书的带领下,以村集体经济为命运共同体,依托国家农业公园的建设,构筑具有代村特色的农业产业生态,形成了产业闭环和消费闭环,激活并赋予代村更强大的生命力。
3. 打响地域IP,擦亮品牌影响力
传统农业要想赚钱和富农,要跳出卖初级原料产品的思维,完成从按斤卖到按个卖、从卖产品到卖品牌转变。因此,打响“地域+产品”的品牌认知,是提升本地农业附加值的一大突破口。
例如,我们熟知的五常大米、阳澄湖大闸蟹,已成为该领域农产品的金字招牌,相比同类普通产品,因为具备了地域品牌和大众认知高度,实现了更高的市场溢价。因此,挖掘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既能突出本地农业的“国家认证”,形成市场认知的差异化,也能为农产品的品牌化、零售化打下基础。
湖北恩施被誉为“世界硒都”,富硒产业是本地最具特色的农产品集群,恩施土豆、恩施玉露等富硒产品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聚焦恩施富硒产业优势,智纲智库在恩施提出打造国家硒谷产业园,围绕富硒做农业的产业链升级,以富硒农业为基础,以专业化园区为载体,打造硒产业的高质量升级平台,从富硒土豆、茶叶,延展到富硒饮品、轻食、保健品等健康品类,提供多品类产品,俘获更广阔的消费人群。
在特色产品基础上顺势搭建硒产品的新零售超级展贸平台,将大山里的珍品进行全方位的展示、体验、销售,借助新零售新消费让恩施地域特产更好地走出去,实现农业的升维和增值。
4. 创新庄园模式,实现多元化盈利
现代农业发展,规模化具备成本优势基础。同时,以相对“小而精”为特色的主题农业庄园,也是提升农业附加值的一种创新模式。
随着传统农业逐步实现现代化,未来土地资源将会相对集中,庄园经济将会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提档升级的新兴业态。庄园经济注重的是农业的精品种植和精深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延展出精彩休闲、精细服务和精致生活。
例如,享誉全球的德国卡尔斯草莓农庄,跳出了传统草莓销售赚取差价的农业经济,而是在草莓种植基础上,形成面向都市人群和亲子家庭的采摘体验经济、零售经济、游乐经济、文创经济、节庆经济、研学经济,打破了传统农业的盈利模式,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空间。
围绕草莓庄园的经营,首先,提供都市人热衷的草莓采摘体验,甚至能面向都市人进行农田认领;其次,通过特色农业精深加工,销售具有地域特色的草莓酒、饮料、食品等;然后,延展出以草莓为主题的游乐园,创意各种主题游乐设施、文创IP。
最后,还能引爆一系列草莓文化节庆,丰富节庆体验和消费。以特色农业为基础的庄园经济,不仅是农业生产的新模式,也是文化传播的新方式,更是农业消费的新形态,在当前新“上山下乡”的趋势下,能抓住庞大都市人群和家庭亲子的品质消费需求。
学会跳好“官场与市场”的双人舞
需求创造机会,思路决定出路。企业虽然在乡村振兴中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是乡村振兴关系到城乡融合发展、现代化建设、粮食安全、共同富裕等国家级战略与目标,将是中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中国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给足了政策、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支持。
2021年,智纲智库受梧州市委市政府委托,为梧州城市发展做战略策划。在乡村振兴篇章中,六堡茶的产业突破是重中之重。梧州是六堡茶的故乡,已有1500多年的种植历史,与同为黑茶、已名满天下的云南普洱茶相比,曾经的六堡茶在市场上属于小众茶、地域茶,近几年却火爆“出圈”。
思路决定出路,六堡茶的出路在于找到它的战略价值制高点,从而去创造新需求。聚焦梧州六堡茶产业,智纲智库认为六堡茶应该按照一个公域品牌、一张区域名片、一大产业生态来系统提升,整体打造,通过两场统筹、农旅融合、发动市场力量、结合新零售来振兴六堡茶:
(1)做强文化,讲好文化茶和健康茶的品牌故事。六堡茶作为发酵茶,与普洱、白茶、黑茶有着相同的保健功效,可主打健康文化主题。其次,可结合六堡茶千年历史文化和著名“侨销茶”的文化基因,开展六堡茶下南洋引爆活动,联动广西、广东、中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号召茶商、茶文化研究者、本地茶农、六堡茶爱好者共同参与,重走当年“茶船古道”,重温梧州六堡茶和茶船商贸荣光。
(2)做大规模,广西提出打造千亿茶产业战略,六堡茶要占据半壁江山。因此,必须制定六堡茶行业标准,引导和鼓励茶企做大产业规模,重点扶持本地企业。
(3)做优体验,六堡镇作为原产地,做好茶源文化地体验是关键,通过重点创新茶庄园、茶民宿、茶船夜游等引擎项目,引爆本地茶旅体验和旅游打卡。
(4)做好生态,推进三产融合的茶产业新生态,围绕茶产业精深加工,研发创新新式茶饮产品,结合新零售做出IP、做大价值,并孵化培育更多本地炒茶匠、茶艺师、茶播主等新茶人。
(5)做响品牌,借助自治区和各地市的力量,将六堡茶作为“桂茶”品牌来合力推向全国,举办六堡茶民俗文化节庆、产业展会、商贸活动等。在系统的思路下,在政企民的共同推动下,梧州六堡茶的品牌和文化故事逐渐被全国市场熟知,加之六堡茶具有的祛湿、降脂、减肥的健康功效,以及六堡茶越陈越佳的收藏属性,让全国诸多懂茶、爱茶的人开始对其青睐有加。
同时,随着茶文化的复兴,《典籍里的中国》、《诗画中国》等文化节目的热播,大城市围炉煮茶、新式茶饮等场景的兴起,让茶文化元素和新消费受到国人、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的偏爱。六堡茶在文化东风和国潮澎湃中逐渐发酵、飘香全国。
数据显示,2022年,梧州六堡茶公用品牌价值37.64亿元,年度产值已达几百亿,被评为“2022中国茶叶最具品牌传播力品牌”。即使在疫情下的2021年,六堡茶出口均价仍保持在同年全国出口茶叶均价的2.35倍。随着梧州六堡茶的市场产业价值逐渐提升,本地茶旅体验消费逐渐走热。今天的六堡茶已成为梧州乡村振兴产业中又一大亮点。
今天的中国正在掀起了新一轮的“上山下乡潮”,城市人群渴望回归乡野、消费乡村、寻找乡愁,都市人消费外溢到乡村,将会给乡村振兴带来巨大的产业商机。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产业振兴,农产品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走向高端:高产量、高品质、高附加值,高端有机农业、高效特色农业、高颜值体验农业将成为未来的主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