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咨询热线: 021-26093985 易济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投资咨询 >

“十四五”期间钢铁行业产能变化问答

时间:2021-01-25 15:08 来源:雅延咨询 作者:雅延 点击:
问:“十四五”期间钢铁行业发展的宏观背景将迎来什么样的变化?徐向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经济发展从规
问:“十四五”期间钢铁行业发展的宏观背景将迎来什么样的变化? 徐向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经济发展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增长、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在这一大背景下,对钢铁产业的要求不再是数量规模为主,而是品种质量、绿色低碳、创新发展。 问:这是否意味着“十四五”期间国内钢铁产量进入下降通道? 徐向春:一个国家的钢铁消费及生产与该国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在工业化、城镇化中期,由于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重化工业加速发展,该阶段钢材需求强度大,钢材消费量增长速度高。随着两化的完成,基础设施逐渐完备,钢材消费强度较低的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例迅速增高,钢材消费量的增长速度就会减缓乃致出现负增长,拖累钢铁产量下降。 中国也不例外。虽然大家对中国钢铁产量在“十四五”期间达到顶峰这一判断没有太大争议,但是触顶后旋即进入下降通道,还是顶部区间波动,则存在着较大分歧。我个人的看法是,从国外工业化城市化经验以及中国实际情况分析,我国钢铁产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维持在顶部区间波动。 先考察美日欧等发达国家钢铁产量的变化历史。美国、日本双双于1973年粗钢产量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3680万吨和11932万吨。但两国钢铁产量调整形态呈现较大差异。美国1982年产量降至6766万吨后,产量底部回升,最高产量回升至10180万吨(2000年)。美国粗钢产量总体呈下台阶走势。日本最低降至9355万吨(1998年),但最高产量一度突破1973年水平(2007年达12020万吨),下台阶特征不显著,而是呈区间波动。从两国经验比较不难得出结论:钢铁产量触顶后并非必然立即进入下降通道。 中国钢铁产量达到峰时,与美、日两个发达国家显著的不同是:中国城市化尚未完成,1973年美、日城市化率已经超过70%,而中国到2019年为60.6%,城市化率的提高将对钢材需求形成一定支撑,钢铁产量很难出现美国式的大幅下降。 另外,钢铁需求并非都受减量因素拖累。也存在一些增长亮点。一是钢结构建筑推广应用。钢结构建筑抗震性能好,材料可循环利用,低碳环保,是绿色建筑的重要代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钢结构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40%以上。而在中国,钢结构房屋建筑仅占全国房屋建筑6%左右,钢结构桥梁不到1%,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巨大。随着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和钢结构建筑技术的日臻成熟,推广应用钢结构的条件万事俱备,建筑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5年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鼓励推广应用钢结构建筑。大致估算,如果未来中国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则将增加8000万吨的需求量。二是中国汽车消费仍有增长空间,汽车产量仍有继续冲高可能,如果汽车年产销量在3000-4000万辆,对应钢材需求在600-1600万吨。这些因此将能够部分地对冲需求下降因素。 综合分析,可以乐观地预期,在未来的10多年里,中国钢铁产量见顶之后不会出现趋势性下降,而将在顶部区间波动,粗钢产量将以10亿吨为轴心,上下呈区间波动。 问:钢材外需方面,在未来五年将有什么样的变化? 徐向春:相较钢材内需,钢材外需已经率先触顶。2020年中国钢材出口5367万吨,较2015年出口峰值的1.12亿吨已经回落超50%。尽管中国仍是钢材出口大国,未来具备每年出口7000-8000万吨钢材的竞争优势和供应能力,国际市场也能够承受这一水平,但是,钢材出口的内部约束明显增强了。 宏观层面,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也使得中国钢铁产业未来更加着眼于满足国内市场,出口动力将减弱。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将对钢铁产业产生深远影响,其中也包括对钢材出口的影响。作为能源消耗高密集型行业,钢铁行业是制造业31个门类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占全国碳排放总量15%左右,钢铁产业低碳减排对全国实现碳达峰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前在“十四五”实现钢铁产业碳达峰目标,钢铁产业在努力加大节能减排、发展低碳冶金技术的同时,控制钢铁产量将是控制碳排立竿见影的手段。而减少钢材出口、可以相应减少钢铁产量,也是政策选项之一。因此,对于钢材出口可能的下降,应当做好心理准备。 多方面考虑,未来中国钢材常态出口水平回落至3000-4000万吨并非是不可能的。 问:您怎么看未来钢铁行业的产能扩张情况? 徐向春:2015年底国内炼钢产能约11.3亿吨、地条钢1.4亿吨,合计近13亿吨。2016-2018年,我国累计化解粗钢产能1.5亿吨、淘汰地条钢1.4亿吨。供给侧改革已经超额完成了去产能任务,前期产能严重过剩压力已经得到了缓解。 目前实际产能有多大,尚未有公认的数据。从实际钢产量来看,去年最高月份产量年化达到11.3亿吨,那么粗钢产能应当在12亿吨以上。之所以有这么大的产能,主要是近几年来钢铁企业通过技术进步,对存量设备进行挖潜改造,实际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当然,也应当注意到,在最近几年的产能置换的过程中,尽管政策严禁新增产能,依然存在打擦边球或者变相增加产能现象,产能再次出现无序扩张的苗头。为此,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在2020年1月份通知暂停产能置换和项目备案工作,对产能置换政策进行完善,产能无序扩张势头有所遏制。根据我们的草根调研和估算,预计十四五期间粗钢产能可能接近13亿吨。由于钢铁产量基本达到顶峰,因此对产能过剩的风险还是应当保持警觉,毕竟2014、2015年产能过剩对钢铁产业造成的伤害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