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在国际贸易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国家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加大环保力度的背景下,我国不锈钢行业发展态势稳中向好,运行质量明显提升。 生产高效运行,优质产能有效发挥。2018年我国不锈钢粗钢产量预计为2765万吨,同比增加188万吨,增幅7.30%。其中,Cr-Ni钢 (300系)1250万吨,同比减少22万吨,减幅1.73%;Cr钢(400系)550万吨,同比增加44万吨,增幅8.70%;
2018年,在国际贸易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国家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加大环保力度的背景下,我国不锈钢行业发展态势稳中向好,运行质量明显提升。
生产高效运行,优质产能有效发挥。2018年我国不锈钢粗钢产量预计为2765万吨,同比增加188万吨,增幅7.30%。其中,Cr-Ni钢 (300系)1250万吨,同比减少22万吨,减幅1.73%;Cr钢(400系)550万吨,同比增加44万吨,增幅8.70%;Cr-Mn钢950万吨,同比增加162万吨,增幅20.56%。以上三类钢所占生产总量的比例分别为45.23%、19.89%和34.33%;消费占比分别为50%、20%和30%,与2017年基本持平。2018年不锈钢生产的明显特点是,规模较小且不合规企业产量大幅度下降,规模较大合规企业产能释放,2018年全年产能利用率接近80%。
消费好于预期,需求进一步增长。2018年我国补短板加大基建投资,实施美丽中国、美丽乡村、消费升级、能源结构调整、工业装备升级以及“一带一路”等政策举措,有力促进不锈钢消费增长,弥补因贸易摩擦等因素导致的不锈钢产品和不锈钢制品出口受阻的缺口。2018年我国不锈钢表观消费量预计为2230万吨,同比增长11.84%,消费增幅大于产量增幅4.5个百分点。
出口持续增长,进口大幅增加。预计2018年我国不锈钢出口400万吨,同比增长1.5%;进口200万吨,同比增长65.98%;进口增量主要来自印尼的钢坯和热轧卷。出口结构优化,高端出口产品占比明显上升。
盈利能力增强,效益明显好转。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发力,2018年我国不锈钢价格总体上稳中趋好,原材料价格波动收窄。企业抓住有利时机,有效释放高效热轧或冷轧产能,使成本下降,效益提升,部分长期亏损企业实现扭亏为盈。
产品结构优化,质量稳步提升。2018年不锈钢产品结构调整加速,高等级不锈钢材产量增长,双相不锈钢产量15万吨,同比增加4.8万吨,增幅47.1%。继太钢、宝钢之后,永兴、东方特钢、酒钢、青山、华新丽华等企业也加大双相不锈钢开发生产力度;继太钢、宝钢、酒钢、泰山之后,青山、北海诚德等企业也大力开发400系不锈钢产品;继东特、宝特、太钢之后,永兴、中达、中兴能源等企业也积极开发生产镍基合金和超级奥氏体不锈钢。随着装备大型化和企业更加注重质量,不锈钢产品质量稳步提升。
不锈钢行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
按照“去产能、去杠杆、防风险、降成本、增效益”的要求,不锈钢企业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了新成绩。
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行业集中度。2018年是不锈钢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攻坚期,在国家政策和措施的推动下各地及各企业大力推进取缔不合规中(工)频炉工作,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不锈钢行业“老大难”戴南淘汰落后取得重大进展,200余家不合规企业实现全面关停;广东、浙江等地的小冶炼、小轧机、小酸洗等实现关停;西南不锈进入破产程序;东特破产重组初步完成;柳钢收购中金金属;宝钢不锈停产搬迁改造优化德盛产能。不锈钢行业前八大企业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为76.24%,同比增长0.61个百分点,行业集中度提高。
积极去杠杆,着力优化负债结构。通过深化改革、加强管理,企业经营效益大幅提升,负债率明显下降。太钢通过资本运作和挖潜增效,负债率降低至60%以下,效益增长88%以上;酒钢通过新品开发、市场拓展,效益增长61%以上,负债率明显下降;大明钢材加工量翻倍,扭亏为盈,负债率大幅降低;青山、诚德、东方、永兴等企业也在去杠杆、优负债上取得显著进步。
强化工艺装备创新,装备水平大幅提升。2018年是我国不锈钢制造装备升级最快、最好的一年。继太钢专业化在线切边冷连轧之后,北海诚德6机架冷连轧机组正式投产;继福建吴航液压定径棒线轧机投产之后,永兴特钢投运粗轧机机架移动式棒线材生产线;江苏德龙和一重创新的全球最宽2550热轧生产线即将投产;中冶南方创新的酸再生工艺达国际领先水平,成功投运于青山、宏旺等企业;江苏大明投产全球能力最大的不锈钢专用加工设备;久立在核电U型管生产线成功投产的基础上,2018年再投两套大规格高速冷轧管线;武进在?750冷轧管投运基础上,2018年再投年产3500吨超长精密不锈钢管项目。特别需指出的是,青山镍铁、铬铁、电力、冶炼、轧制一体化流程,2018年成功投运,创出极具竞争力的不锈钢制造新流程。不锈钢生产工艺装备的创新,预示着我国不锈钢产业将加速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预示着我国不锈钢产业竞争力将大幅提升。
加强科技创新,优化产品结构。不锈钢企业科技创新意识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力度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大幅增加,太钢、永兴、久立、武进等企业科研投入增长率均在30%以上。产品创新方面:太钢成功生产出宽600毫米、厚0.02毫米的“手撕”不锈钢箔,445J2超级铁素体不锈钢成功应用于青岛机场整体不锈钢屋面工程;鞍钢高等级复合板用于国内首座高铁悬索桥;久立特材为华龙一号提供堆冷蒸发器U型管;东特多规格核电用钢替代进口;宝武攻克镍基合金冷轧机工艺难关;太钢、武进、钢研总院与北科大研发的600-650℃不锈钢锅炉管完成工艺研发,通过国家技术评审;永兴成功开发?700mm不锈钢管坯。创新成果方面:太钢、宝武、钢研总院和一重等承担的核电用材科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太钢、钢研总院等单位申报的不锈钢冷轧带钢全连续生产线技术集成与创新项目、高品质双相不锈钢系列板材关键制备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武进申报的大口径高性能不锈钢无缝管冷轧生产技术与成套装备的研发及应用项目分获冶金科技一等奖;酒钢申报的2205双相不锈钢研制开发项目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践行绿色发展,提升环保水平。为贯彻落实环保法、排放新标准的要求,企业积极主动加大环保投入,从严环保管理,全行业节能环保水平明显提升。太钢在环保绩效全国领先的基础上,2018年全面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加快打造绿色发展升级版。青山、诚德、宏旺等大力实施废酸资源化回收工程。其他企业也全面改造环保装备,加快提升节能环保水平。
尽管不锈钢行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问题。例如:个别企业盲目投资,加剧了阶段性产能过剩和市场非理性竞争;期货市场不尽规范,形成了投机和对现货市场的过度打压,扰乱市场秩序;不锈钢产品质量稳定性不足,部分低劣质不锈钢仍在大量生产;对照国际先进制造水平和新的环保要求,部分企业智能制造水平、环境保护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等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当前形势分析和2019年重点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不锈钢行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不锈钢行业在高质量发展高度谋划转型升级战略和途径,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同时,应加快由大到强的转变,更好满足用户对发展质量、供给质量、服务质量、生态环境质量日益提高的新要求。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从国际上看,经济形势错综复杂,贸易摩擦日益严重,贸易壁垒不容忽视,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不锈钢出口不确定性增加,出口难度越来越大,进口量明显抬升,国内不锈钢市场竞争更趋激烈。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作用逐渐显现,美丽中国、美丽乡村、消费升级、工业强基、装备升级等为不锈钢行业发展提供了机遇。尽管2019年我国经济调整的可能性有所提高,但由于不锈钢所具有的功能性、不可替代性等特点,预计我国不锈钢产销仍呈平稳上升态势。
从行业看,企业效益转好后,新一轮产能扩张的冲动加剧,正在为行业健康发展埋下隐患。同时,新能源汽车需求大幅增长等因素导致镍价波动幅度加大,大宗原料市场不稳定性增加;期货不尽规范的炒作也对行业平稳运行造成不利影响。
2019年重点工作
2019年不锈钢行业将继续深化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市场拓展和绿色发展,注重防控风险,优化行业业态,促进高质量发展。
推进质量升级,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质量始终是企业的生命线,消费升级对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每年仍进口一定量的不锈钢产品。特别是某些特殊品种,在试制时质量与进口产品相当或更好,但转入正常供货时,往往出现质量波动。对此,企业要把产品质量持续提升与企业品牌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制造精品。
推进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创新是企业永续经营、持久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增强长期竞争力的根本保证。目前我国不锈钢行业正处于由大到强的历史转折时期,更应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更大作为。应建立更强的创新体系和队伍,加大创新力度。
推进产品应用,提升不锈钢消费水平。应把握机遇,精准推进消费升级。太钢将不锈钢产品应用于港珠澳大桥等工程已经打开了一个新市场,在不锈钢水管的推广应用方面也取得一定成效。要注重抵制和减少低品质不锈钢的生产和消费,增加合规高质量产品的市场供应和消费量,特别是增加400系和双相不锈钢的推广和应用。欧洲、日本的实践已经证明,400系、双相不锈钢系等无镍、低镍产品,相比300系产品具有良好的成本竞争力和性能指标。
推进超低排放改造,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制造过程的绿色化是不锈钢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做好大气、水污染治理满足国家排放标准的基础上,企业应更加注重废渣、废酸的治理。当前或今后一段时间,不锈钢废渣、废酸的无害化处置可能会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加大研发投入,加大治理力度,着力实现废渣资源化、废酸减量化和回收,可切实推进不锈钢产业的绿色制造。
严密防范风险,促进行业健康发展。2019年国际经济形势变数较大,国内变革力度也较大。企业应树立风险意识,加大风险防控力度,确保全年平稳运行。对产能扩张冲动,期市非理性操作,产品标准杂乱无章,以及金融、税收、汇率等变化,需跟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