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咨询热线: 021-26093985 易济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节能环保 >

“锰三角”污染治理见成效,电解锰企业由24家调整压减至3家

时间:2024-04-29 10:55 来源:雅延咨询 作者:雅延 点击:
“在三省市和中央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锰三角’污染治理取得积极进展和阶段性成效。”4月28日,生态环境部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锰三角”地区电解锰企业已由24家调整压减至3家,产能由59万吨降至18万吨,保留的3家企业正在实施污染深度治理和清洁生产升级改造。 会上,生态环境部还就海洋生态碳汇、中欧气候变化合作、新修订的《排污许可管理办法》等问题逐一做了回应。 “锰三角”电解锰企业产能由59万吨降至18万吨
“‘锰三角’地区电解锰行业长期粗放无序发展的局面已明显改变,主要河流锰浓度逐步下降,过去满目疮痍的矿区正在逐步恢复山清水秀的自然风貌。”生态环境部介绍,当前,该项工作已取得3方面具体成效。
 
一是锰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突破。“锰三角”地区电解锰企业已由24家调整压减至3家,产能由59万吨降至18万吨,保留的3家企业正在实施污染深度治理和清洁生产升级改造。二是锰渣场污染治理取得积极进展。重庆市秀山县23座锰渣场已全部完成治理,湖南省花垣县、贵州省松桃县正按照“一场一策”原则深入开展锰渣场污染治理。三是锰矿山污染治理有序推进。建成矿山污水处理设施26座,日处理能力约6.3万吨。
 
据介绍,锰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被称为“钢铁味精”,炼钢时加入少量锰能增强钢的硬度、韧性及延展性和耐磨能力。重庆市秀山县、湖南省花垣县、贵州省松桃县是我国重要的锰矿开采加工区,碳酸锰矿资源丰富、电解锰企业集中,被称为“锰三角”。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掠夺式开发和粗放型生产虽然增加了当地的GDP,但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近年来,中央有关部门指导三省市持续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协同推进锰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生态环境部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积极支持锰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将相关问题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关注重点,印发《锰渣污染控制技术规范》,组织专家开展技术帮扶,编制“锰三角”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手册,推动三省市建立“锰三角”锰行业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机制,制定锰矿山、电解锰企业和锰渣场排查治理“三个清单”,系统开展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
 
生态环境部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发力推进锰污染治理工作,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打赢“锰三角”污染治理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