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威乔表示:电池回收的时候,通常为卖方报价,但由于废旧电池这种非标品没有通用的检测流程,并且如果要一个一个检测的话就非常费时费力,梯次利用的电池与报废电池的价格相差10倍,如果购买梯次利用电池运回厂内拆解分析后发现该批电池瑕疵品超两成,此次采购就会亏损。采购废旧电池就像“赌石”一样,需要运气“加身”。
预期中的废旧电池退役未及时“到来”
2020年,中国曾被预期会出现动力电池回收的第一个高光时刻。按照2013年前后我国新能源汽车启动大规模推广应用,而动力电池使用寿命普遍为5到8年来算,2020年前后将迎来报废高峰期。但如今,电池回收企业开始陷入困惑:那些该报废的电池都去哪儿了?“我不清楚到底是没有那么多电池退下来,还是说被退下来的电池都被别人拿走了。”高威乔疑惑重重。
据Mysteel调研,目前国内对废旧动力电池的综合利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梯次利用,是对废旧电池进行必要的检测、分类、拆分、电池修复或重组后,重新应用于其他较低使用要求的领域,例如电动汽车电池退役后可应用于两轮电动车市场,两轮电动车使用后可进入储能市场;另一种为再生利用,是对废旧电池进行拆解、破碎、分选、材料修复或冶炼等处理后进行资源化利用,这将要求企业具备一定的金属冶炼、资源循环能力。现阶段,磷酸铁锂电池由于其在安全性的优点大多被梯次利用,而三元电池则更多被再生利用。
现阶段动力电池从报废到最终被回收,中间的链条也并不单一和清晰,并且废旧电池市场仍处于较为初期的发展,市场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此前相关部门发布多个动力电池回收相关文件,但文件多为引导性而并非强制性。
“现在参与电池回收的企业很多,很多电池不是我们想要就能拿得到,因为价格也会在这个过程中被推高。比如市场上有1万吨的电池量,但我发现只有1000吨我能要。可能有9000多吨都是我要不了的,或者说我收回来就会赔钱的,所以我干脆就不收了。“高威乔说,考虑到成本和运营风险,他们必须对电池的质量和价格有所控制。最后的结果就是,很大一部分退役电池最终流向了一些小作坊。因为他们成本低,可以赚钱。
“比如卖方开了300元/度电的底价,再招一群人去招标,价格会更高,但在我们心目中这批货可能就值250元/度,高了我们不会收,甚至连招标都不会参加,因为不盈利的风险太大。”高威乔表示。基于此,包括高威乔和赵小勇在内的从业人员均提出,提出希望车厂、电池厂能开放一些数据接口给回收企业,让信息更加透明。
电池回收白名单
电池回收“白名单”是由工信部发布的电池回收企业名单,进入这个名单意味着企业在回收的资质、渠道、技术、规模等方面已经具备了较完善的体系和运营能力,因此也被视为电池回收的“正规军”。2018年第一批的名单有5家,分别是华友钴业、豪鹏科技、格林美、邦普循环、光华科技。2020年12月,工信部公布了第二批22家企业名单。
业内人士透露,电池废液被非法掩埋或倾倒后,随着物质的渗透和雨水冲刷,对方圆几公里的土壤和水质都将造成不可逆的污染。此前江苏和山西曾破获数起非法倾倒废旧铅酸蓄电池废液的环境违法案件。从电动车作为个人消费品大规模进入市场开始,退役电池如何处理成为业内焦点。除了其在利用价值,对报废电池内含有的多种贵金属和危险物质处理不当所可能造成的污染,也是外界关心的重点之一。
而当前退役电池很大一部分电池被作坊类企业收购的现状,进一步增加了安全隐患。作坊类企业因在产线、拆解设备以及环境无害化处理等方面的成本较低,使其可以在高价收购电池的情况下实现盈利。但同时,作坊类企业的非专业拆解以及废液处理,同时导致爆炸风险和环境污染的风险较高。
据高威乔回忆,他之前去某电池厂回收电池,该企业邀请了13家招标企业,意味着除了5家白名单企业,至少有8家是在工信部白名单之外。而据其提供的数据推算,这些成本比较低的作坊类企业报价通常可以比正规企业高出15%左右。“假如是回收后出售价值是10000元的电池,我们最多报6500元收购,他们则可能出到7500元,这个价格超出了我们的盈利标准,我们是拿不了的。”高威乔表示,在很多情况下,正规的回收企业根本抢不过小作坊。
但在成本低、保价高的“杀手锏”下,作坊类的企业一直顽强生存着。赵小勇此前对记者表示,在已报废的电池中,至少有一半流入黑市并被非法拆解。“以前很多人不太相信小作坊有这么大的威力,我们也不大好意思说,但事实是这样的。”高威乔称。而这种“劣币驱逐良币”式的回收乱象,多少让在“白名单”上的企业有些不甘心,认为政策应让“白名单”发挥应有的作用,引导行业更加规范发展。
曙光近在矩尺
虽然电池被作坊类企业“截胡”让“正规军”们十分窝火,但让人欣慰的是,随着回收量的提升,“白名单”内部分电池回收企业已实现盈利或者已经站在盈利的大门口。
对于电池回收市场接下来的发展,大部分电池回收企业持有较乐观态度,认为回收量将持续增长。未来全球新能源将会持续性的爆发式增长, “这么多新能源汽车肯定都要回来(回收)的,所以电池回收肯定会起来,只是快慢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此前工信部文件提出谁产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明确了汽车生产企业将承担动力蓄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整车企业也在陆续布局电池回收业务,如在2020年,比亚迪利用e6车型回收的磷酸铁锂电池组建造了浙江省最大规模的梯次储能电站。此外,特斯拉去年底也在官网上宣布上线电池回收服务。更多的车企是通过建设回收服务网点的方式回收电池,因车企不可对电池进行直接拆解,大部分车企选择与电池回收企业合作的方式。据悉,格林美就先后与200多家车企及电池企业签订了电池回收处理协议并展开合作。
多方入局表明,动力电池回收的竞争正在加剧。随着2021年1月第二批22家新的回收“白名单”企业正式公布,正规回收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正规参加招标的企业从之前的5家一下增加到了20几家,这种场面我们现在还不敢预估会是什么情况,但可以肯定的是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而在新的一年,高威乔最希望的是,电池的回收量快速周围起来,“在更大的盘子里面,我们才可能挑到更多好的电池,我们的回收量也才能有保证,因为没有量打平,是不可能赚到钱的,这是所有一切的前提。”高威乔最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