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咨询热线: 021-26093985 易济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产业研究 > 汽车 >

智能底盘技术与供应链发展研究

时间:2024-10-09 10:34 来源:雅延咨询 作者:雅延 点击:
今天的汇报分两大部分,首先介绍一下编写过程,其次重点是报告内容,分了四个领域,制动、转向、悬架等,还有海外投资以及总结建议。 首先是报告的编制工作。各位嘉宾也知道,今天上午罗秘书长代表协会发布了中国汽车供应链布局安全课题的1+6+N研究报告,N从去年28到今天50,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了50分之一的智能底盘,底盘去年也有,但是倾向于传统底盘,讲到
今天的汇报分两大部分,首先介绍一下编写过程,其次重点是报告内容,分了四个领域,制动、转向、悬架等,还有海外投资以及总结建议。
 
首先是报告的编制工作。各位嘉宾也知道,今天上午罗秘书长代表协会发布了中国汽车供应链布局安全课题的“1+6+N”研究报告,N从去年28到今天50,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了50分之一的智能底盘,底盘去年也有,但是倾向于传统底盘,讲到智能底盘今年是第一次做。从5月份接受任务,到最终8月份交差,三个月时间。我们联合高校、邀请了主机厂以及智能底盘、制动、转向、悬架领域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例如制动的伯特利、悬架的孔辉、转向的豫北等,一起组成了编写组,合计17家单位。由于时间比较紧,今年邀请的是各个领域有代表的单位,国外企业由于种种原因没有邀请,基本上覆盖了智能底盘各个领域。
 
三个月,对中汽创智来说是第一次,对行业来说也是第一次。刚才秘书长已经表扬我们了,在“1+6+N”报告编写过程中,我们做得比较扎实。除了我们主动承担这项任务之外,我想借此机会再一次感谢协会,感谢行业同仁。为什么可以那么快?智能底盘每年在供应链大会都有一个小的论坛,参会的人不多,但都是企业代表,都是做线控底盘的企业,从重庆到武汉,今年在武汉是第三年,每年从原来半天到现在一天,有了这个行业的朋友圈,有这个基础,有大家共同的愿望,在协会的牵头下,所以用了比较短的时间出了报告。当然也感谢罗秘书长,亲自指导,期间也邀请到第八届汽车协会的理事会会长,给我们做了一个序。
 
整个报告覆盖了制动、转向、悬架等,7个章节,149页,十万多字,里面有创新点,但总体遵循了协会统一框架,对每个领域都讲到了行业现状、技术特征、供应链分析、竞争格局等,另外出海投资非常热,我们也希望讲讲智能底盘领域出海投资的情况,最终提出来对行业发展的一些建设性意见做总结。
 
进入到主要内容的介绍,一说到底盘,一种观点认为底盘就是打铁的,用称斤去买,还有就是智慧底盘等概念,未来适合L3、L4究竟是哪种底盘,组织讨论的时候,大家花了半天时间,意见就很不一致,有人说叫滑板底盘比较好,有人说叫智慧,有人说智慧有点虚。那么智能底盘究竟是什么,这一页我们花了点精力。幸亏主要参与方清华大学张俊智老师,在汽车工程学会引领底盘技术路线时做了一些结论和成果,我们做了引用。思考同一问题时,首先要把语言统一起来,不能一个人说中文,一个人说德语。
 
跟传统底盘相比,智能底盘具有传统底盘提供承载平台的功能,更智慧在感知、预判和控制,进而实现车辆控制行驶的功能。这是智能网联论坛,为什么讲底盘,智能底盘定义上也看到,它跟传统底盘相比,首先带个小脑,具有感知预判和控制,但最终还是要运动,就像人的手脚一样。前三年论坛上形成了一个共识,大家都说激光雷达、超声波都很重要,如果把车比成一个人,相当于给人增加了千里眼,可以看得更清楚,听得更清楚;有人说操作系统、人工智能,相当于人的大脑;但如果手脚出了问题,这样的人是什么样人,脑袋发达,四肢不行,汽车一模一样。为什么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分论坛上要讲到底盘,我们认为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一个重要的特点:底盘不能丢。
 
同时,通过调研,行业内广泛讨论,我们重新定义了智能底盘三个阶段,就像自动驾驶从L2到L3到L4。1.0实现X、Y方向上部分线控化和协同控制,称之为半线控,特点是基本实现底盘与辅助驾驶功能的融合。2.0实现三向六自由度的协同,具备一定的主动感知和控制能力,部分实现底盘域和自驾域的融合,2023年到2025年基本实现。3.0,在2.0基础上实现全面线控化,车路协同感知,具备AI的属性。
 
讲完智能底盘以后,讲讲工作组花时间最长的重头戏:线控制动。在座很多都是底盘领域出来的专家领导,XYZ是这么叫,最重要可能还是制动领域,制动领域卡脖子厉害。制动跟安全密切相关,转向、悬架在故障等级、严重度等方面与制动要求不一样,另外制动技术比较复杂。我们梳理了制动产品的Raodmap,把各家公司推出的产品放到一页上,比较全面,分成三个阶段:传统的制动到现在的EHB制动,未来就是EMB制动,现在的EHB也有小的线路分支,叫Twobox,OneBox。  尽管都是讲线控制动,实际上各家采取的地方还是不太一样,这张PPT放了主要的技术路线做了比较。
 
技术讲完了要讲市场。对整个智能底盘市场预估,2030年预估可达1240亿元产值,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3.1%,跟新能源整个市场相比,我个人认为是随着新能源汽车整车市场增长是在增长的,当然可能是晚了一点。新能源汽车市占率渗透率达到了40%到50%,晚了一个节拍。这不是一家之言,作为17家单位,值得大家去参考。当然市场大,跟你有没有关系是另外一回事,市场大了之后不一定是你能做强做成功,我们做行业分析时,花了点力气去做的就是市场份额和竞争格局部分。饼状图可以看到,线控制动绝对还是外资主导,本土厂家逐渐上量,博世是市场龙头。
 
疫情之后,随着芯片供应链的安全、国家政策指导,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资本市场。我们明显感觉到2020年、2021年当时说自动驾驶投资特别热,到了2022年、2023年,资本都看重了底盘,2022年长三角自主成立的底盘新公司很多,大概有十几家,到了2023年还有一些初创的底盘公司成立。如果这个行业投资都不感兴趣,就不一定做得起来。智能底盘领域,这两年还有很多的初创企业进来,跟自动驾驶形成了比较明显的热冷差。
 
关于代表企业研究,我们编制报告时,大家目标与观点一致,在底盘领域里,把蛋糕做大是主要的,把自主份额做大是共同目标,国内有几家头部企业,但还没足够强大。制动这块就有60%左右还是外资份额,排在前面几个企业都是老牌企业,当然我们也看到有两家自主的品牌,这两家也已经在量产上应用了,具体内容不再展开。
 
接下来是线控制动产品的详细配套信息,这一块是保密信息。大家都说布局了什么,做了什么产品出来,但实际上真正认同你的不是你自己说了算,而是市场说了算,而是主机厂配套说了算,这块是我们收集的资料,不一一介绍。
 
我们小组做供应链研究报告时,对上下游供应链进行了分析,我认为这个内容是报告的深度。现在不仅仅是在智能底盘里把一级供应商弄清楚,根据BOM清单,对有些二级零部件,尤其是制动里的核心东西,我们做了往下深入的研究,尤其是电子元器件。
 
第二个研究领域是转向。产品技术的Roadmap,当前已经是进入了支持L3级别的智能转向技术迭代过程中,除了现在的DP-EPS、R-EPS,没有机器连接的SWB的线控转向,马上就会有一些真正在市场上的配套应用。
 
对于线控转向技术难点的梳理,主要还是冗余怎么设计,接耦怎么设计,还是可靠性要求,面向自动驾驶的要求,AI的要求。
 
市场竞争格局跟制动有类似的地方,国外最早的时候是因英菲尼迪配了,国外一些厂商这边写了很多,不一一展开来讲。
 
代表企业,跟制动相比,转向的代表企业,国内企业多了好几家,这是行业微妙的差别。液压这块去掉以后,做电动化中国有一定优势,反映在零部件上也是如此。上下游供应链分析,我们从BOM清单角度,做了一级二级零部件的穿透分析。
 
第三个研究领域是悬架。空气悬架结合传感器实现阻尼、刚度、横向稳定等控制。随着中国市场电动化、智能化快速发展,空气悬架从原来三四十万甚至五十万车型的配置,已经下探到十几万的车型。悬架发展非常快,国内厂家竞争力非常强。
 
主动悬架竞争格局,保隆是一家上市公司,孔辉是一家新公司,我们物美价廉,暂时领先,随着进一步下探,量还会起来。
 
代表企业分析,放在这边大家看一下,这是我们小组讨论了几轮出来的,不做排名,还是把头部企业做得比较有特色的放在这里。
 
上下游供应链分析,不展开讲,同样花了很多时间进行上下游梳理。
 
第四个研究领域是智能域控。这一块肯定是未来的趋势,共识不会变,要一步一步去实现的,不能一口吃成胖子,技术渐变的规律是不会变化的。国内厂商进步很快,有望弯道超车。
 
四个维度讲完以后,把智能底盘产业链全景图做个描述,有系统供应商,有总成供应商,有零部件供应商,这张表是一个总括,书里都有详细的介绍。今天早上听了吴处长的报告受了启发,接下来继续做的话就是要把相互之间的网状关系梳理出来,这里面只是一个罗列,分类是分好了的,但哪个是劣势,哪个是强项,接下来要结合智能化工具手段完善好。
 
产品出口及海外投资情况。整车连续三年海外出口创新高,大家知道零部件就是跟着整车走,讲零部件的时候就把整车先讲。讲到智能底盘零部件,概括一下:第一,智能底盘通过整车出海,中国自主零部件供应商也跟着带到国外去,今年半年时间,搭载线控制动Onebox乘用车出口已经超过150万台;线控转向,有量产搭载,但总体慢了一个节拍,出海较少;空气悬架,自主品牌势均力敌。第二,很多企业也开始考虑或者正在准备,要在海外建厂,从中国国内自主合资历程来看,只要整机厂去了以后就会带一大批零部件供应商厂去。
 
供应链发展优劣势总结。今天早晨主论坛各位领导,讲智能生态圈怎么发展、零部件供应链怎么做,基本上跟我们一样。市场规模上去了以后,零部件规模肯定会起来。技术进步肯定是必须的,更需要政策的引导、资本的投入,国际化也是一个途径之一。我们整个团队总结的几个认知跟上面主论坛大咖意见基本一致。
 
供应链发展方向。技术本身要去做,但是也要做好芯片等技术底座;从产品形式上说,域控肯定是未来的趋势,包括AI、大数据等;关于技术融合,前序也有提到,靠一二家不行,智能底盘领域要合力把蛋糕做大,把质量做上去;最后安全肯定是智能底盘最重要的点。
 
发展建议。这是整个小组的建议,我不展开讲,技术的创新、市场的开拓与品牌建设,我认为在智能底盘领域是更加需要强调的。刚才说市场大了以后不做创新不行,现在做的智能底盘就是底盘的创新,简单认为传统底盘的创新就是智能底盘,可能这句话有点绝对,市场再大没有创新不行。市场开拓与品牌建设,出海应该怎么做,不仅仅是卷到外国去,未来还是要把质量、品牌做上去。
 
国际化建议。有些思路当然也是赵教授讲得比较多的,底盘本身就是安全件,在海外市场,有一个零部件出现问题都不行,文化不一样、用户接受程度也不一样,一个车型可能就毁掉一个品牌。另外就是知识产权,智能底盘领域作为新兴技术,要特别重视知识产权规避和保护。我想这都是出海面临的新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去应对和解决。
 
利用这个时间介绍了整个“1+6+N”系列报告代表之一-《2024智能底盘供应链发展分析报告》的编制内容和编制过程,再次感谢汽车协会罗秘书长对我们的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