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对军贸的定义是“军事装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流动”。军贸是服务国家核心和重大利益的特殊贸易活动,是大国地位和国防实力的集中体现。而进入21世纪以来,军贸出口其实被赋予进了更多的意义,主要可以归结为提高本国政治影响力(外交)、赚取外汇(经济),反哺军工行业发展(国防)等三大领域。
军贸作为军工行业第二需求端,当前正迎来重大机遇。国内方面,军工上市公司,国企中的中无人机收入持续高速增长并IPO上市、航天彩虹借壳上市并定增投向多个出口无人机型号、国睿科技通过资产重组注入股东军贸业务相关资产、广东宏大的HD-1导弹系统及JK系列制导武器军贸相关事宜稳步推进,民参军上市公司高德红外取得了完整WQ系统外贸采购合同。同时,我国军工企业在珠海航展及海外防务展上大量产品亮相,2022年与阿根廷、巴基斯坦、塞尔维亚等国在军贸合作上捷报连连。而反观在俄乌冲突中,全球最大的军火出口国,美国的军火商洛马、诺格等股价频频创下历史新高。
二、百年未有大变局下,最新全球军贸和中国军贸特点
尽管2020年,新冠疫情冲击终结了21世纪以来全球军贸活动的增长态势,全球军贸活动指标创下2006年以来的新低,但2021年,全球军贸呈现出了恢复性增长,同比增长8.28%。其中,以美国、法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军贸出口实现快速回升。而德国、印度、英国以及日本等军费增长明显的国家,军贸进口指标也增长明显,四国军贸进口指标同比增速分别达到205.8%、56.9%、39.8%,以及26.6%。
全球几大军贸进出口国的军贸特点及2021年变化趋势可以总结为:美国以军贸养军工,出口指标持续稳定增长;俄罗斯以军贸促研发,军贸出口量明显压缩;法国以军贸创收入,近五年军贸出口创历史新高;印度以军贸补短板,仍为全球最大军火采购国。从军贸装备角度看,“三航”(航空、航天、航海)装备最受青睐。
我国军贸已经进入“自研装备为主”的发展阶段,但在一些高尖端武器装备领域,与美国、俄罗斯及法国等传统军贸强国相比,在装备质量、客户覆盖、价格竞争力等方面依然存在一定差距。同时,受外交政策、军工体制、产品水平、国际政治环境等综合因素影响,我国军贸出口的特点为出口对象国集中、政治附加条件少、交易方式灵活以及注重维护世界和平等。
近十年(2012-2021年)我国的军贸出口已经相较于上一个十年出现大幅增长,增幅达到103.04%,出口前五大目标国分别为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缅甸、阿尔及利亚以及泰国。军贸产品中,飞机、防空武器装备、舰船、装甲车、海军武器装备、导弹等武器装备出口趋势明显增加。
我们认为,2018年以来,伴随我国加大实战化演习及自身国防建设力度,我国军品产能重心更多用于满足国内需求是主要原因之一。
三、对全球军贸以及中国军贸未来的判断
我们判断,全球军贸正迎来恢复性上行周期,未来三到五年有望突破2017年历史峰值;而我国军贸将进入贸易顺差期,逐步成长为军贸大国。主要理由如下:
1、俄乌冲突强化了全球各国安全诉求。全球特别是北约各国正作出长期和持久的战略调整,相继加大军费投入和军队建设,美国国会批准历史上最大的国防开支法案,北约承诺大幅增加军事预算来应对俄罗斯的威胁等一系列举措相继出台。
2、疫情对全球武器供给和需求的影响减弱。西方多国强行解除新冠防疫限制,疫情对军贸进口国经济以及军贸出口国生产交付的影响大大削弱。
3、我国即将具备较为充分的外贸条件和优势。当前我国军工行业重心为保内需,但可以预见,随着我国军工行业技术日益成熟,产能迅速提升,供应体系不断完善,军工行业的生产能力将在某个时候达到并超过国内需求。我们判断,富有弹性的军贸市场,将成为我国军工行业未来持续高增长的新动力和加速度来源。
四、军贸之变对军工产业发展的影响
“十四五”军贸对军工产业的影响可以体现在市场、财务报表以及民参军企业上。包括:
1、对军工行业:抬升行业天花板,扩容军工行业市场空间;
2、对军工企业财务报表:主要体现在收入以及利润率;
3、对民参军企业:由配套跻身总装的新途径。
五、“军贸之变”下军工企业何去何从
军工企业也有望更为主动的前瞻性布局军贸业务,以把握住历史性机遇。体现在:
1、军工央企加强需求引导,扩充军贸产品谱系规划,打造装备体系化出口;
2、部分民参军企业充分利用军贸机遇向下游总装市场拓展;
3、积极拓展挖掘潜在新客户,高技术附加值军贸产品占比有望提升;
4、加大军贸研发及营销投入力度,加强产学研靶向融合;
5、重视军贸领域复合人才建设,促进军贸业务高质量发展;
6、产融结合、产融互促,金融助力军工企业军贸业务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