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2年进口蒙煤价格走势回顾
2022年进口蒙煤价格整体呈现高位震荡反复格局,受国内炼焦煤市场走势影响,7月中旬后蒙煤价格大幅滑落,整体来看,2022年上半年蒙煤价格高位宽幅震荡运行,二季度起伏波动剧烈,下半年蒙煤价格在窄幅震荡中重心逐渐下移,11月中旬后价格涨跌相对平缓。截止至12月30日,甘其毛都口岸蒙5#原煤价格1560元/吨,较2022年初价格下跌240元/吨,跌幅为13.33%;较2021年最高值下跌1590元/吨,跌幅为50.48%;较2021年最低值上涨580元/吨,涨幅为59.18%。
回顾2022年全年进口蒙煤市场行情,三大主要进口口岸通关车数整体呈大幅上升趋势,供应方面得到充足保障。一季度钢厂铁水产量逐步提升,炼焦煤整体需求向好,议价权再次回归上游。对进口蒙煤的需求也同样增加,利润重心逐渐向上转移;
二季度伊始国内疫情重新蔓延,终端市场煤炭调运受阻,蒙煤市场价格受到波及。随后钢材需求减弱,钢价持续下跌,市场进入负反馈运行逻辑;
三季度下游焦钢博弈持续,双双陷入亏损,向原料端讨要利润,价格压力传导至炼焦煤。叠加内蒙古地区疫情形势严峻,口岸方面时常因疫情暂停国内方向外运,监管区库存持续累积,价格进入全年低谷期。
四季度口岸成本端压力渐显,多数进口贸易企业面临利润倒挂风险,挺价意愿强烈。随后随着国内冬储行情开启,下游需求支撑蒙煤价格稳中偏弱运行,窄幅波动调整中价格重心逐渐下移。
二、2022年进口蒙煤供应情况
据国家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份我国从蒙古国进口炼焦煤总量为2160.27万吨,较2021年同期的1318.13万吨相比增加842.14万吨,涨幅63.89%。2022年1-11月份我国进口炼焦煤总量为5737.36万吨,蒙煤资源由于中蒙两国疫情防控政策的有效实施以及甘其毛都口岸实现年过货量1600万吨目标支撑下,进口增速较快,目前进口蒙煤占全部进口量的37.65%,位居首位,2021年同期进口蒙煤占全部进口量的27.92%。
2022年蒙煤通关整体呈现大幅上升趋势,这得益于疫情防控政策的有效实施以及中蒙两国的大力推动。据Mysteel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进口蒙煤三大口岸总通关车数219233车,同比增加111336车,增幅103.19%。其中,甘其毛都口岸通关车数142159车,同比增加85448车,增幅150.67%;策克口岸通关车数36028车,同比减少1405车,降幅3.75%;满都拉口岸通关车数41046车,同比增加27293车,增幅198.45%。
分口岸来看,甘其毛都口岸通关车数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全年除节假日外保持正常通关,四季度通关量节节攀升,全年煤炭进口量1804.21万吨;策克口岸自5月25日恢复通关,年内单日通关车数最高值361车,四季度受库存影响稍有下滑,2023年过货量目标为2000万吨;满都拉口岸涨幅明显,宗杭铁路的正式通车将进一步增加满都拉口岸过货能力。综合来看,三大口岸通关车数已接近疫情前水准,预计2023年进口蒙煤通关量将继续保持增长。
三、2022年进口蒙煤需求情况
进口蒙煤的需求情况主要取决于国内焦钢企业生产状况,2022年全年受疫情形势反复、地产销售下行,海外需求减弱等因素影响,市场终端对于建材的需求并没有达到预期水平,钢厂利润持续收缩。特别是进入三季度以来,钢厂铁水产量大幅下滑,焦化企业开始主动限产,供需失衡下市场负反馈逻辑运行,焦钢企业纷纷向上游讨要利润。这一局面直到进入四季度冬储补库行情开启才有所改善。具体来看,一季度受限于冬奥会以及两会举办,国内主流地区钢厂多有限产,焦化企业产能利用率维持较低水平,铁水产量同样处于低位;进入二季度后政策端压力消减,疫情形势逐渐好转,铁水产量稳步提升,并在六月份下旬达到243.29万吨的高值,带动炼焦煤需求向好运行;但三季度全国先是进入高温天气,随后南方梅雨季节来临,焦钢企业整体开工率经历较大波动,市场需求并未达到预期水准,炼焦煤库存大幅下降;四季度伊始,下游依然谨慎采购原料,压制炼焦煤现实需求,直到春节前八周冬储补库需求显现,炼焦煤短期内有所支撑。2022年全年我国炼焦煤消费量为57095万吨,同比下降219万吨。
据Mysteel统计数据显示,截止至12月30日230家独立焦化企业产能利用率为73.96%,同比上涨4.24%,涨幅为6.08%;2022年全年230家独立焦化企业产能利用率平均值为74.42%,同比下降7.94%,降幅9.64%,其中一季度产能利用率平均值为73.84%,二季度产能利用率平均值为79.97%,三季度产能利用率平均值为73.54%,四季度产能利用率平均值为70.36%。
据Mysteel统计数据显示,截止至12月30日全国247家钢铁企业铁水日均产量为222.51万吨,同比增加23.50万吨,增幅11.81%;2022年全年全国247家钢铁企业铁水日均产量为227.79万吨,同比下降0.84万吨,降幅0.37%,其中一季度铁水产量平均值为214.86万吨,二季度铁水产量平均值为236.88万吨,三季度铁水产量平均值为228.68万吨,四季度铁水产量平均值为228.68万吨。
四、2022年进口蒙煤库存情况
2022年蒙古国进口炼焦煤增量突出,特别是甘其毛都口岸通关车数回升明显,监管区库存持续增加,进入二季度后已逐渐超过近两年同期库存水平,整体呈现累库走势。进入下半年,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访问蒙古国,两国外交关系更进一步,口岸通关车数迅速增加,而下游焦钢企业在自身盈利不佳情况下多保持按需采购。同时由于内蒙古地区疫情蔓延,口岸管委会曾多次停止国内方向外运,监管区库存不断突破高位。四季度甘其毛都口岸通关车数不减反增,未出现季节性回落,达2022年全年最高水平,国内外运受限于疫情等种种因素,库存高位难降。据Mysteel统计数据显示,截止至12月31日,甘其毛都口岸五大监管区蒙煤总库存233.33万吨,环比22年初增加209.47万吨,涨幅877.91%;同比增加206.43万吨,涨幅767.40%。甘其毛都口岸核酸检测已于2023年1月15日正式取消,蒙方司机留宿相关事宜提上日程,春节后口岸通关、外调能力预计将有小幅提升,监管区库存或将缓慢下降。
查干哈达堆煤场库存变化2022年全年呈现“V”型走势,随着甘其毛都口岸通关车数的持续提升,查干哈达堆煤场库存加速下降,2022全年最低值为60万吨,环比2022年初减少595.39万吨,降幅90.85%。2022年5月25日ETT矿至查干哈达堆煤场的中盘运输重新启动,运输车辆数量不断增加,自600车/日增加至最高1500车/日,查干哈达堆煤场库存三季度后缓慢回升,现中盘运输车辆与甘其毛都口岸通关车数保持相近,堆煤场库存在动态平衡中缓慢累库。据Mysteel统计数据显示,截止至12月31日,蒙古国查干哈达蒙煤总堆存335.11万吨,环比22年初减少320.28万吨,降幅48.87%;同比减少324.49万吨,降幅49.19%。2023年2月份,矿方计划启用边境交货的模式,目前正积极推动各项事宜,查干哈达堆煤场或将承担更为重要的作用。
五、2023年进口蒙煤市场展望
展望2023年进口蒙煤市场,将从供应、需求和价格等三方面进行展望。
供应方面,随着我国疫情防控政策的全面放缓,以及蒙古国对于外汇资金储备的需求,2023年蒙古国炼焦煤进口量有望继续增加,预计可达到4000-4500万吨。据蒙古国相关媒体报道,ETT矿方表示将从2023年2月1日起以边境价格出售煤炭,此项举措的实施将减少蒙煤贸易流程,降低贪污可能出现的风险,为矿方带来更多利润,或将进一步刺激煤炭出口量。而自1月15日起,查干哈达堆煤场至甘其毛都口岸短盘运输将不再对蒙方司机进行核酸检测,小闭环管理模式依然保留,口岸货运活动将重新恢复常态化。此举有望进一步提升口岸通关车数,春节后预计通关车数增至900-1000车区间内,两会后考虑到国内需求逐步释放,蒙古边境交货模式下的供应增量以及短盘运输成本不断走低,甘其毛都口岸或将重回千车时代。
需求方面,考虑到“双碳”任务目标以及国内粗钢产量平控政策,2023年炼焦煤需求量整体难有起色,我国炼焦煤供需总量将逐步趋于宽松,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供强需弱基本面格局。钢厂压减粗钢产量由被动限产逐步转为受利润调控的自主压产,高炉生产将与利润情况直接挂钩,部分钢厂的产能置换或给铁水产量带来减量预期。2023年焦化产能大概率继续呈现稳增趋势,据Mysteel统计调研数据显示,截止至2023年1月13日,2022全年焦化产能净新增2549万吨,预计2023年淘汰焦化产能4260万吨,新增5050万吨,净新增790万吨,目前国内现有焦化产能5.58亿吨左右,今年产能过剩依然会存在。而从2022年全年来看,下游焦企原料库存低位已成常态,在焦炉复产补库周期内,炼焦煤需求向上弹性较大。
价格方面,近期蒙古国进口炼焦煤市场暂稳运行,临近春节,口岸贸易企业多数放假休市,下游焦企多按需采购,市场供需双弱,成交氛围清淡。春节后蒙煤价格在宽供给、弱需求情形下存在下跌预期,蒙5#原煤市场成交价最低或将贴近1400元/吨。二季度伊始在终端产量逐步恢复之际存在筑底反弹可能,届时蒙煤相较于澳煤、山西煤的性价比优势显现,反弹空间取决于下游焦钢企业采购力度。下半年随着进口量的不断增长,蒙煤流向预计向非传统区域扩张,澳煤恢复进口带来的冲击逐渐被市场消化,价格重心大概率继续下移。综上所述,2023年进口蒙煤价格走势大概率处于宽幅震荡,整体下行趋势。各煤种供应增量下,炼焦煤总供应趋于宽松,煤价重心不断下探。但下游焦化企业的产能增量以及原料库存低位将放大上涨弹性,随着市场产销节奏变化以及下游阶段性补库拉动下,蒙煤价格也将会有阶段性反弹。后期重点关注蒙方边境交货推进情况、澳煤流入市场时间以及粗钢产能平控政策落实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