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咨询热线: 021-26093985 易济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产业研究 > 电力 >

上海:强化氢能在制储输用等多个环节的技术创新

时间:2023-06-27 14:20 来源:雅延咨询 作者:雅延 点击:
5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答复人大代表“关于综合利用城市垃圾环保处理和利用储运新技术解决上海绿氢保供问题的建议”指出:强化氢能在制储输用等多个环节的技术创新,重点突破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关键技术、氢能产业关键材料和零部件,强化制备工艺、储运方式的研发和创新,打造氢能领域的龙头企业和世界一流的技术创新中心,成为国家参与全球氢能产业竞争合作的重要链接。 对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402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您提出的“关于综合利用城市垃圾环保处理和利用储运新技术解决上海绿氢保供问题的建议”的代表建议收悉。加强氢能“制-储-加-运-用”关键技术攻关,拓展氢能产业应用场景,夯实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对促进本市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您提出的相关建议非常具有建设性,我们高度重视,我委会同市绿化市容局、市经济信息化委等部门认真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国家和本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均把“氢能与储能”作为未来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2022年,本市出台《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文件,提出到2025年,产业创新能力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培育5-10家独角兽企业,建成3-5家国际一流的创新研发平台,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到2035年,建成国际一流的氢能科技创新高地、产业发展高地、多元示范应用高地。具体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关于加强氢能产业核心技术攻关
 
本市将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重点支持氢能产业领域科技创新,一是在燃料电池汽车领域,关键零部件研发方面,针对关键零部件自主化程度较低、缺少实车验证的现状,开展了燃料电池电堆、车载供氢系统、金属双极板、膜电极等方面技术攻关,实现了部分关键技术的自主化,有效减低了对进口产品的依存度;同步结合联合国计划开发署的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运行项目,开展多种类多场景燃料电池汽车的示范运行,进行技术验证。二是在氢气供给体系构建方面,针对加氢机、加氢枪等关键零部件进行国产化开发,并将产品应用到新建加氢站内。近几年,面向氢能多元化应用需求以及氢从哪里来的瓶颈问题,在制氢、储运氢、用氢等产业链重点环节进行全面布局,针对固体氧化物电解制氢、质子交换膜电解制氢、碱性电解制氢以及生物质制氢等技术,结合工业、加氢站等应用场景进行关键技术与材料、设备的研发与示范应用。三是在储运氢方面,布局开展低成本规模化镁基固态储运氢等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应用。
 
您在建议中提到的“有机液态储氢”技术于今年初已在本市金山区碳谷绿湾落地,也是全球首套常温常压有机液体储氢加注一体化装置,项目由中国化学建投集团牵头,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占地面积2亩。项目以有机液体为氢气载体,在常温常压下可进行安全经济的运输,该系统核心装置为撬装氢油脱氢系统,目前可以实现最大产氢500公斤/天,该技术有望解决氢气长距离运输和长时间大规模安全储存问题。
 
二、关于拓展氢能产业示范应用
 
本市以重大示范工程为依托,积极构建氢能产业多元应用格局。一是加快在交通领域的商业应用。全面推广氢燃料电池在重型车辆的应用,拓展氢燃料电池客车、货车及大型乘用车的市场空间,逐步推动燃料电池在船舶、航空领域的示范应用。二是加大在能源领域的推广应用。开展氢储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纳、电网调峰、绿色数据中心等场景的应用。三是积极推动工业领域的替代应用。以氢作为还原剂开展氢冶金技术研发应用,扩大化工领域氢能替代化石能源的应用规模。本市重点打造:国际氢能示范机场、国际氢能示范港口、国际氢能示范河湖、世界级氢能产业园、深远海风电制氢示范工程、零碳氢能示范社区、长兴低碳氢能产业岛、横沙零碳氢能生态岛等“八大”世界级特色应用场景。
 
三、关于夯实氢能供应和基础设施建设
 
本市将不断完善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布局,逐步构建绿氢为主的供应保障体系。一是持续推进中长期供氢“绿色化”。“十四五”主要利用金山、宝山工业副产氢,提高副产氢利用效率;中长期推进深远海风电制氢、生物质制氢,探索建立长江氢能运输走廊,布局海外氢源生产基地和进口码头,构建多渠道绿氢保障供应体系。二是积极有序推动加氢站“普及化”。目前本市已建成14座加氢站,将适度超前布局加氢站建设,开展加氢站建设运营模式创新,推动制氢、加氢一体化的新业态发展。三是不断推动长三角供氢“一体化”。依托长三角区域加氢基础设施和工业副产氢优势,打通氢源互通互保路径,提升区域能源保障能力。四是积极打造开放创新平台,支持开展氢能储运及应用技术平台建设具有氢能储运及应用科研能力的平台服务机构,建设氢能储运技术及安全监控平台,搭建了“上海智能新能源汽车科创服务平台”、建成“国家燃料电池汽车及动力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氢能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燃料电池系统技术创新中心”、“上海市氢能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科研基地平台。组建上海市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四型瓶、液氢应用等标准领域填补空白。探索建设氢交易平台,逐步探索建设全国性氢交易所。
 
四、下一步工作考虑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借鉴您关于“绿氢制备”“液态储氢”等建议,会同本市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组织机制保障、完善激励政策配套,重点开展以下相关工作:一是创新引领,重点突破。强化氢能在制储输用等多个环节的技术创新,重点突破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关键技术、氢能产业关键材料和零部件,强化制备工艺、储运方式的研发和创新,打造氢能领域的龙头企业和世界一流的技术创新中心,成为国家参与全球氢能产业竞争合作的重要链接。二是多元应用,示范先行。结合氢能供应能力、产业发展需求和市场应用空间,坚持点线结合、以点带面,因地制宜拓展氢能多元化应用,打造若干世界级示范应用场景,推动氢能在交通、能源、工业等领域的应用。三是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探索氢能利用的商业化路径,着力提高氢能技术经济性。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政策制度保障,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引导规范有序发展。
 
最后,再次对您提出的建议表示由衷的感谢。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