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了解到,2017年5月,山东发改委发布的《山东省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建成陆上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适时启动鲁北、莱州湾、长岛等潮间带及近海风电场建设。到2020年,建成风电装机1400万千瓦。规划鲁北、莱州湾、渤中、长岛、半岛北、半岛南等六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场,总装机规模1275万千瓦。
2018年9月,《山东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8年)》指出,培育壮大海上风电制造与应用产业集群:以青岛、烟台、东营、潍坊、威海、日照、滨州等市为重点,围绕海洋强省战略组织实施和“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规划建设,加快推进6兆瓦、8兆瓦及以上大功率海上风电设备研制及使用,带动相关配套装备产业发展,建设高端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支持蓬莱争取国家级海上风电检测基,带动风机制造、海洋装备、技术研发等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按照试点先行、有序推进的原则,科学推动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支持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波浪能、潮流能等融合发展,形成产业发展与推广应用相互配套、协同发展的建设格局。
2020年2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又印发《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的实施方案》,明确指出2020年年底前启动海上风电试点示范项目建设。
山东河口海上风电产业园规划,在河口区打造集科技研发、生产制造、运维服务、工程服务、物流储运、人才培养等功能与一体的海上风电产业园,满足后续项目交付、备件供应、资产管理、设备运维以及相关新能源技术研究等基本功能,使其成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产业园。
山东河口风电产业集群分两期开发,按三年供应 100 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考虑,年产值可达 680 亿元人民币。其中建设科研中心(海上风电大数据及运维与培训中心)、机械铸造产业(叶片、塔筒制造中心)、智能化电气设备产业(变桨、变频等)、海上运维基地、智能化风机制造中心、海洋工程产业等。
1、海上风电科研中心
1)新建东营海上风电大数据中心,将为河口区海上风电场规划、基建、运维等不同阶段进行全生命周期的基础数据采集、分析、存储和成果展示。将风、光、浪等自然与气象数据,船舶、渔业、港口等海洋作业数据,风电机组、基础、升压站等生产与运维数据接入大数据中心,为项目开发、建设、运维、功率预测提供数据支持。
2) 新建海上风电运维和培训中心,为东营及周边地区海上风电提供运维服务的运营监控、数据支持、备品备件供应、人才培养及生活保障等。规划建设运营监控中心、办公室、备品备件库、培训中心、生活服务中心等。
2、引入海上风电产业链为充分保证项目供应进度和运维保障能力,新建风电机组叶片制造中心、风电机组塔筒及附属设备制造基地、新建风电机组变频器、变桨系统研发制造中心;同时借助于东营港口丰富的资源与吞吐能力,为后期让海上风电重要部件设备走出山东、走向世界奠定坚实的基础。
1)新建风电叶片制造中心。优先生产风机叶片,服务东营及周边海上风电项目和周边陆上风电叶片制造。项目规划建设满足年产 200 套叶片的生产制造车间和及可满足 170m 以内叶片的全维度测试的测试中心,化学品仓库、堆场、办公及生活保障中心、消防配套设施等。
2)新建年产200套塔筒的风电机组塔筒及配套设备制造中心,服务山东东营及周边海上风电项目和周边陆上风电塔筒制造。
3)新建智能化电气设备(变频、变桨)研发制造中心。
4)建立智能化风机制造中心,生产单机容量 5MW-10MW 的大型海上风电机组。
5)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及海洋工程方面的企业及单位进行合作洽谈。
3、建设海上风电运维基地
1) 新建直升机基地项目。项目包含新建直升机停机坪两个,无人机专用跑道一条,机库及检修车间,办公楼及生活配套设施等。
2) 建设山东首个海上风电专用码头,使其成为具备辐射山东、江苏区域。无论是风机的海上安装还是风机的海外销售,都有赖于便利的对外交通运输,诸如港口。
3) 新建东营海上风电的物流仓储中心。以东营风电专用码头为起点,前瞻布局海上风电业务,形成先发优势,并持续投资升级港口、仓库、物流配套设施,助力打造河口区海上风电仓储物流中心的专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