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半年,世界船舶工业迎来多年难见的复苏行情。我国船舶工业企业抓住市场机遇,积极承接订单,造船三大指标持续增长,产能利用率保持高位,重点企业手持订单排产已到2024年,成绩不俗。然而,与接单情况大幅改善相反,受原材料价格、汇率变动等因素影响,船舶行业利润却不升反降。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金融市场不确定性显著增强的环境下,船舶企业在抢订单、抓生产的同时,更要关注上下游产业运行、汇率、原材料等市场环境变化,加强风险防控,为全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航运需求火爆,环保法规预期落地,市场摆脱低位进入上升周期
(一)集运市场屡创新高、BDI重回高位、原油运费持续低迷,航运市场上演“冰火两重天”
受疫情反复影响,全球制造业复工复产不均,港口拥堵及“集装箱只出不进”等因素导致船队效率下降,市场“一箱难求”大幅推高运费收益。截至发稿日,箱船国际运费价格“直线”拉升,达到42969美元/天,同比增长3.6倍,连续打破历史纪录。干散货运市场也在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原材料需求旺盛等因素推动下快速走高。同期,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已升至3126点,同比增长81.3%;散货船综合运费收益攀升至28416美元/天,达到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最高值。与集散市场的火热攀升形成鲜明对照,油运市场持续沉寂,油运价格在低位徘佪。虽然国际原油价格已站稳70美元/桶的关口,预示原油需求在有序复苏,但油船船队运力供大于求实际情况仍未改变。
(二)箱船引领造船市场快速回升,绿色船舶更受青睐
集运市场复苏并增长的需求已经传导至新造船市场,今年前5个月,全球新船成交2203万修正总吨,同比增长3.1倍,已基本与2020年全年成交量持平。其中,箱船占比高达51.3%(以CGT计)。从“5+1”六大船型(油散集气客+特种船)累积成交量与2019-2020两年同期成交均值对比来看,箱船增加4.9倍,油船、气体船增加一成左右,特种船小幅增加,散货船和客船降幅较大。此外,市场向绿色船舶倾斜的速度加快,以双燃料动力为主的环保船舶占新承接订单比例不断升高。以成交的艘数计,2016年仅占新船订单的3.9%,而2020年就已升到21.3%,到今年年中占比进一步扩大,接近四分之一(24.9%);以修正总吨计,2020年环保船舶占总订单的比例接近38.9%。
(三)抓住市场短期回复的机遇窗口期,加快绿色低碳技术应用
国际主要预测机构的共识是:2021年全球经济复苏将带动海运贸易回暖,预计全年海运贸易增速将超过4%,未来两年也将持续保持在3%左右;而根据手持订单测算,未来两年船队平均增速在2.5%左右。从历史经验看,海运需求增速超过船队增速时有助于推动新造船市场回暖,因此,总体把握上,市场是一个正在向上并向理性回归的走向。需要格外保留三分谨慎的是疫情后经济反弹的这一现实。若如众愿,疫苗接种的效应和疫情防控的成果显现,全球供应链将逐步恢复、运输效率回升、生产制造资源重回全球均衡,包括可能的流动性趋紧等经济贸易重大因素变化,未来航运市场存在大概率冲高回落的风险。因此,大概率上判断,本轮市场回复也具有短时的特点。
此外,去年四季度以来,箱船市场持续走高,手持订单占船队运力的比例快速接近五分之一,为过去五年内新高;油船与散货船手持订单占船队比重分别达到8.7%和5.6%。因此三大船型未来市场可能出现分化走势。与已经直线拉升的箱船市场相比较,散货与油运市场以及相对应的新船需求更值得市场持续关注。
六月刚刚结束的国际海事组织(IMO)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 76会议通过的现行船舶能效指数(EEXI)、增强的船舶能效率管理计划(SEEMP)和碳强度指标(CII)评级计划生效后,碳减排水平及评级将成为未来新造船和二手船买卖的重要参考标准,绿色低碳船舶将会更受市场青睐。船舶企业应树立打造设计建造低碳船舶的能力就是塑造未来国际市场核心竞争力的理念,加快新船型设计、船舶替代燃料及相关装备的研发投产,在市场新一轮更新替代需求中抢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