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5日,在2024 Inclusion·外滩大会主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指出,“人工智能+”不是简单地人工智能和行业相加,更加重要的是一个机制的创新。
事实上,这种融合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变革,更是思维模式、生产方式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转型。
回顾AI的发展历程,他提到,尽管人工智能的概念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图灵等早已对此进行了诸多思考与探索,但直到2017年谷歌提出Transformer模型,人工智能才真正迎来了其现代意义上的“春天”,开始对各行各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一标志性事件不仅重新定义了人工智能的技术边界,更为其产业化应用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从ChatGPT到AlphaFold,再到精准天气预报,这些看似跨度极大的应用背后,实则蕴含着Transformer模型的强大力量。王坚认为,正是这一核心技术的突破,使得人工智能在短短几年内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从实验室走向了广阔的市场。他进一步指出,2017年以前的人工智能,与现在所说的人工智能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可以说,现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仅有7年的历史。
王坚认为,在人工智能的逻辑下,ChatGPT不是一个应用,而是一个应用平台,Chat是一个应用,而GPT是基础模型,所以ChatGPT就是GPT+Chat。Chat不是一个简单的应用场景,而是GPT最具有革命性的场景,最革命的东西就被做成了产品。
这一创新不仅颠覆了大众对传统应用的认知,更为AI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向。
王坚指出,“人工智能+”的“+”号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机制创新。这种创新就是数据、模型和算力的结合。随着数据、模型和算力规模的不断扩大,AI基础设施的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他强调,当一项技术达到需要构建基础设施的程度时,就意味着它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如红杉资本在一次研讨会指出的那样,在云时代、移动时代以及当前的AI时代,云计算正是这样的基础设施。
当前正处在一个技术、机制与基础设施同步革命的历史性时刻。这些革命不仅正在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更在积极塑造着未来的社会形态和发展方向。
展望未来,王坚表示,“当你看AI、AI+、AI基础设施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不但技术在革命,机制也在革命,基础设施也在革命。没有比这三项革命在同一个时间发生再令人激动了。我想这些革命正在创造未来。”